机会守护想守护的人。”
风过函谷关,吹动旌旗猎猎。石禾知道,这场“金蝉脱壳”的胜利,不仅在于计谋的精妙,更在于人心的向背——当忠诚与正义藏于“假死”的外壳之下,终会在恰当的时机破壳而出,迎来真正的光明。而他与麾下将士,将继续在这乱世中,以智慧与勇气为壳,守护一方安宁,静待天下太平的那一日。
洛阳平叛的硝烟尚未散尽,石禾在府衙中清点此战的伤亡名册,指尖划过“张燕”的名字时,微微一顿。张燕虽经救治保住性命,却因伤势过重需静养三月,无法再随军奔波。赵虎在一旁看着名册,忍不住叹道:“这次若不是张燕拼死断后,咱们怕是带不出那些证据;若不是马瑶守住城门,乱党早就跑了。这仗能赢,全靠弟兄们给力!”
石禾合上名册,望向窗外操练的士兵:“你说得对。计谋再好,若无人执行,终究是纸上谈兵。这‘金蝉脱壳能成,靠的从不是我一人的算计,而是每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守住了职责。”
他想起当初决定“假死脱身”时,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找到能顶替自己“烧焦尸体”的人。军中老卒王伯主动请缨,说自己无儿无女,愿为将军分忧——他不仅身形与石禾相似,更清楚狼牙符的佩戴习惯,正是这处细节让韩暹深信不疑。“王伯是个普通士卒,却懂忠义、识大体,这便是不可替代的人才。”石禾对赵虎道,“若找个毛躁的新兵,怕是早在韩暹验尸时露了破绽。”
而潜入洛阳城的五百死士,更是张燕多年培养的精锐。他们不仅精通易容、潜行,更懂市井方言,能在洛阳的街巷中如鱼得水。搜查李傕旧部密室时,正是其中一个曾做过木匠的死士,看出了墙壁的机关纹路,才顺利找到密信。“这些人各有专长,凑在一起才能无往不利。”石禾感慨道,“就像金蝉脱壳,不仅要脱得干净,还得有‘壳能乱真,有‘翅能高飞,缺了哪一环都不成。”
马瑶走进帐时,正听到石禾谈论人才,她笑着接话:“将军说得是。女兵营里有个叫阿翠的姑娘,原是洛阳城里的绣娘,最擅长辨别人的笔迹。这次核对密信真假,就是她看出信上的玉玺印鉴比真品少了一道纹路,才让咱们确认证据无误。”她顿了顿,眼中闪过敬佩,“当初若不是将军肯让女子参军,阿翠怕是还在绣坊里默默无闻,哪能立下这般功劳?”
石禾点头:“人才从不在身份高低,而在是否用对地方。王允司徒身陷囹圄,却能冷静指点咱们找证据,这是谋事的人才;赵虎你勇猛善战,能带铁骑破城,这是冲锋的人才;就连城中给咱们送药的老郎中,知道咱们要潜入洛阳,连夜配了能让人暂时发热的草药,帮死士伪装成病人过关卡,这也是救命的人才。”
正说着,张燕的亲卫来报,说张燕虽躺在床上,却已整理出一份“洛阳细作名单”,上面标注了每个潜伏者的特长与联络方式,建议石禾趁机将这些人收为己用。“你看,”石禾对赵虎与马瑶笑道,“张燕就算受伤,也在为咱们发掘人才。真正的人才,从不是被动等待任用,而是主动创造价值。”
几日后,石禾在洛阳城张贴告示,广纳贤才:无论是医者、工匠、书生,还是擅长农桑、畜牧之人,只要有一技之长,愿为百姓谋福,皆可来军中或府衙任职。告示贴出三日内,便有百余前来应募,其中有曾为宦官抄书、熟知朝政运作的小吏,有能培育耐寒粮食的老农,甚至有擅长制作连弩的巧匠。
石禾亲自接见他们,不问出身,只问志向与能力。那个巧匠献上改良的连弩图纸,说能让射程增加三成,石禾当即拍板让他主持军械坊;老农提出在西凉推广耐旱作物,石禾便让他带着种子去流民安置点试种。“乱世缺的不是人,是发现人才的眼睛和任用人才的魄力。”石禾对身边的人说,“就像金蝉脱壳,脱壳后的蝉要想存活,总得有能飞、能鸣、能寻食的本事,而咱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的本事都有用武之地。”
王允前来送行时,看到石禾帐中满是各地送来的人才名册,忍不住赞叹:“将军不仅善用计,更善用人。古语说‘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您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啊。”他指着名册上的名字,“这些人今日为您所用,明日便是守护西凉、谷阳的基石,比千军万马更可靠。”
石禾望着远处集结的队伍——赵虎在操练骑兵,马瑶在指点女兵营演练阵法,张燕虽未痊愈,却在帐中核对粮草账目,而新招募的工匠正围着连弩图纸讨论改良方案。他忽然明白,所谓“金蝉脱壳”,脱的是险境的束缚,而支撑这一切的,是身边无数人才共同筑起的底气。
离开洛阳那日,阳光正好,石禾勒马回望,城墙上的士兵与城中的百姓挥手送别。他对身旁的马瑶与赵虎笑道:“计谋如舟,人才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行舟。没有水,舟不过是岸边的一块木头;没有人才,再好的计谋也只是空中楼阁。这乱世之中,能聚拢人心、善用其才,才是最厉害的‘脱壳之法——脱去孤立无援的困境,长出众志成城的翅膀。”
风拂过旌旗,猎猎作响。石禾知道,未来的路依旧艰险,但只要身边有这些各怀所长、同心同德的人,无论再多陷阱与迷雾,他们都能如金蝉般挣脱束缚,于绝境中寻得生机,在乱世中护得一方安宁。而这,正是人才最珍贵的价值——他们从不是计谋的工具,而是成就一切的根基。
喜欢。
人才为基,计方得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