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狼原大捷后,谷阳城声威震动中原。这年深秋,蜀王联合关中诸侯起兵二十万,以“清君侧”为名逼近洛阳,沿途郡县望风而降,天下之势渐成“逐鹿中原”之局。朝廷急召各路义军勤王,石禾的谷阳城亦在其列。
议事厅内,烛火映着地图上蜿蜒的江河,赵虎按着腰间长刀道:“将军,如今中原如棋盘混战,正是我们出兵的时机!助朝廷击退诸侯,谷阳城便能名正言顺立足中原!”
石禾却望着窗外飘落的桃花瓣沉默——那是春桃用秘法保存的干花,在深秋仍带着淡淡的粉白。“逐鹿者,非为争鹿,为护鹿也。”他指尖点在洛阳城外的“虎牢关”,“蜀王联军虽众,却各怀异心,正如当年秦末诸侯伐秦,貌合神离终难成事。我们若要出兵,需先做那‘执棋者,而非‘棋子。”
春桃端来温好的桃花酿,轻声道:“沈先生的《天下策》里写过,‘逐鹿之要,在安民心,不在争城池。如今沿途百姓饱受战火,我们不如先修路、布粮、医伤,让谷阳城的‘仁先于刀兵入中原。”
石禾眼中一亮,当即定下三策:其一,派赵虎率三千精兵为“护粮队”,沿黄河西岸铺设粮道,凡流离百姓皆可领粮,标记籍贯以待战后送归;其二,春桃带着医兵营组成“救伤队”,在洛阳周边城镇开设医馆,用紫草、桃花配制的“愈伤膏”免费施药;其三,自己亲率两千精锐直抵虎牢关,却不急于参战,只在关外设营,静观诸侯联军动向。
一月之间,谷阳城的“粮旗”与“医旗”遍插中原西路。百姓传言“桃花旗至,战火暂歇”,不少被联军强征的士兵偷偷逃至谷阳城营地,只为换一碗热粥、一片伤膏。蜀王派来的探子回报:“石禾不攻不守,只知施恩布德,如妇人之仁。”蜀王闻言大笑,愈发轻视谷阳城,专心与关中诸侯争夺攻城先锋之位。
这日,石禾在虎牢关城头望见联军阵营火光四起——原来蜀王为独占先机,竟夜间偷袭友军营地抢夺粮草,关中诸侯大怒,联军瞬间分裂。石禾抚掌道:“时机到了!”他立刻修书两封,一封送关中诸侯,言“蜀王背盟夺粮,实乃公敌”;一封送洛阳守军,许“三日之内必破联军先锋”。
当夜,石禾亲率精锐奇袭蜀王屯粮的“黑石渡”。他沿用“调虎离山”之法,先派赵虎佯攻联军大营,待蜀王分兵回援时,主力乘船顺黄河而下,用沈玉留下的“水战暗号”(以不同颜色的染布灯笼为号)避开暗礁,直抵粮仓。春桃特制的“火油布”此刻派上用场——浸过桐油与桃花汁的布料遇火即燃,却不延烧粮食,只烧毁了粮仓外围的防御工事。
火光中,石禾大旗直指蜀王中军:“谷阳城只为护民,不伤降卒!”蜀兵本就因缺粮怨声载道,见桃花旗至,纷纷弃械投降。关中诸侯见状,竟调转枪头助谷阳城夹击蜀王残部,黑石渡一战,联军先锋溃败如山倒。
战后,石禾并未追击逃窜的蜀王,反而命人开仓放粮,将缴获的粮草全部分给洛阳百姓与诸侯降兵。关中诸侯派人送来厚礼示好,石禾却只收下他们承诺“三年不犯洛阳周边郡县”的盟约,将礼物悉数转赠洛阳守军。
春桃在医馆为伤兵换药时,见一个蜀兵捧着愈伤膏落泪:“我家乡也有种桃树,若早见这般仁心,谁愿背井离乡打仗?”她将这话转告石禾,石禾望着中原大地上冉冉升起的朝阳,轻声道:“你看,这便是我们要逐的‘鹿——不是城池,不是权力,是百姓心中的安宁。”
数月后,朝廷论功行赏,封石禾为“镇西将军”,谷阳城正式纳入中原版图。石禾站在洛阳城头,春桃并肩而立,远处黄河如带,近处炊烟袅袅。他忽然解下腰间玉佩,那是用桃花纹玉佩与春桃染坊的银丝合铸而成,一面刻“护民”,一面刻“相守”。
“沈先生说过,烽火过后总有花开。”春桃指尖抚过玉佩上的纹路,“如今中原的桃花,该由我们一起种下了。”
石禾握紧她的手,望向谷阳城的方向——那里的桃花种已随粮队、医队撒向中原,来年春天,定会开满新的土地。所谓逐鹿中原,从来不是金戈铁马的征服,而是用爱与智种下的希望,让每一寸战火蹂躏的土地,都重新长出安宁与温暖。这或许不是最恢宏的霸
烽火连城,逐鹿之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