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2章 刘宋官员徐祚[1/2页]

徐氏略记 缓安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祚,刘宋时期的官员,以担任益州刺史期间的卓越治理成就而载入史册。益州地处西南,自古便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地形复杂,民族关系多元,治理难度极大。在这样的环境中,徐祚凭借务实亲民的施政风格,赢得了“夷汉归心”的赞誉,成为刘宋时期地方治理的典范。
     《宋书·良吏传》对徐祚的治理事迹有明确记载,其中最受称道的便是他在蜀地推行的减税政策。在当时的封建王朝,地方赋税往往名目繁多,除了国家规定的正税外,各种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沉重的负担如同枷锁,让百姓不堪重负,也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徐祚到任益州后,深入了解当地民生疾苦,深知苛捐杂税是导致百姓贫困、社会不稳的重要根源。于是,他果断着手整顿赋税制度,逐一核查当地的税目,废除了那些不合理、不必要的摊派与征收,仅保留必要的正税,大幅减轻了百姓的经济压力。
     这一举措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普通民众而言,赋税的减轻意味着有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家庭生计得以改善,生活的安定感显着提升;对地方经济而言,减负政策刺激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商品流通逐渐活跃,蜀地原本富庶的潜力得以进一步释放;更为重要的是,在民族关系复杂的益州,减税政策打破了民族间的隔阂,让汉族与少数民族民众都感受到了治理者的善意与公平,从而真心归附,形成了“夷汉归心”的和谐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得益于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更离不开徐祚推行过程中的坚定与公正——他顶住了可能来自地方豪强或利益集团的压力,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个百姓身上。
     2021年,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木牍的释读成果,为我们了解徐祚的减税政策提供了更具体的实物佐证。这

第352章 刘宋官员徐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