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人情、记录见闻的工作。后来,因西域与汉朝之间的交流需要持续推进,徐参选择留居西域,这一留便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他的足迹遍布西域多个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生活习俗、地理风貌、物产气候等。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系统整理,着成《西域风土记》。这部着作虽已失传,仅在敦煌汉简中留存部分残片,但从残片内容仍能看出其价值——它详细记载了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物产情况以及部族习俗等,为汉朝朝廷了解西域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也成为后世研究西汉时期西域历史的重要参考。
除了记录见闻,徐参在西域期间还有一项重要贡献,即首次记录了“徐氏渠”灌溉技术传入龟兹(今新疆库车)。龟兹地处西域腹地,农业生产对灌溉有着极高的需求,但当地原有灌溉技术较为落后。徐参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徐氏渠”灌溉技术引入龟兹,并记录下技术传入的过程以及在当地的应用情况。这一技术的传入,极大地改善了龟兹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灌溉技术的交流也成为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
徐参的一生,虽没有张骞那样广为人知的盛名,但作为张骞使团的副使,他在西域的十年留居生涯中,以文字记录西域风貌,以实际行动推动技术交流,为汉与西域的沟通融合付出了努力,其贡献在西域发展和汉西域交流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喜欢。
第320章 张骞使团的副使徐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