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五子良将之一徐晃[2/2页]

徐氏略记 缓安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因其赫赫战功而获晋封为杨侯。此后不久,徐晃又与夏侯尚一同出征,他们紧密合作,奋勇杀敌,成功地击破了上庸之地,并将刘备的军队击败。这场胜利使得徐晃声名远扬,他也因此被委以重任,负责镇守阳平关这一重要军事要隘。由于出色的表现,徐晃再次得到封赏,转封阳平侯。
     时光荏苒,魏明帝曹叡即位。此时,东吴的诸葛瑾率领大军进攻襄阳,形势一度危急。然而,徐晃临危受命,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战斗经验,成功地抵御住了诸葛瑾的猛烈攻势。这次胜利不仅保卫了魏国的领土安全,更让魏明帝对徐晃赞赏有加。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地为徐晃增加食邑二百户。
     徐晃对曹魏政权及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军事方面
     助力曹魏政权建立与稳固:徐晃参与了曹操时期的诸多重要战役,如官渡之战中大败文丑、截烧袁绍粮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樊城之战击败关羽,解除樊城之围,保住曹魏重要战略要地,其军事才能和战功对曹魏政权的建立与稳固意义重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提供军事经验与借鉴:徐晃作战时擅长运用谋略,如声东击西等战术,其军事思想和战术运用为后世军事家提供了宝贵借鉴。
     治军方面
     徐晃治军严谨,所率部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令行禁止,他始终坚持先做好不败的准备再作战,这种严谨的治军风格为曹魏军队树立了榜样,也保障了他在战场上的胜利,其治军之道对后世军队管理和训练影响深远。
     历史评价与文化方面
     树立忠诚英勇典范:徐晃为人忠诚,其一生为曹魏政权征战,其忠诚、勇敢和智慧的品质成为后世将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人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
     丰富文化艺术内涵:徐晃的故事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如《三国演义》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他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也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盖,字虽已不可考,但他乃河东郡杨县人士,乃是那威名赫赫的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之爱子。时光流转至太和元年(公元 227 年),徐晃这位一代名将溘然长逝,留下了身后名与阳平侯这一尊贵爵位。而徐盖,则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肩负起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徐盖此人,生性小心谨慎,行事作风更是以俭朴着称。或许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又或是自身天性使然,他自幼便对深邃神秘的佛学情有独钟。然而,相较于其父徐晃在武艺方面的卓越成就,徐盖在这一方面则显得稍逊一筹。尽管如此,他依然秉持着勤勉努力的态度,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
     岁月匆匆,最终徐盖也走完了人生之路。在他离世后,阳平侯这一爵位按照惯例传于其子徐霸之手。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西晋的建立,封国制度逐渐被废除,曾经辉煌一时的徐氏家族爵位也就此画上句号。但即便如此,徐家父子的事迹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徐晃此人,生性小心谨慎,对待任何事情都会深思熟虑,绝不轻率行事。他生活作风俭朴,从不追求奢华享受,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品质。而且,每一次参与作战之前,徐晃都会充分考虑到可能面临的失败情况,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使他在战场上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此外,徐晃治军极为严谨,对于麾下士兵要求严格,但同时又关爱有加,深得士兵们的敬重和拥戴。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徐晃才能够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曹操曾盛赞徐晃具有西汉名将周亚夫的风范,称其为“吾之良将”。
    喜欢。
  

五子良将之一徐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