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公所言不错。”
邱白颔首,接过了话头说:“熊廷弼此人,能力毋庸置疑,是难得的帅才。”
“萨尔浒之后,若非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辽东恐怕早已糜烂不可收拾。”
“陛下,此人是可用,且必须用之人!”
他看向朱由校,语气坚定地说:“但正如魏公公所言,其性格刚直,易得罪人。”
“当务之急,是要保证他在辽东能放手施为,不受朝堂无谓的党争掣肘!”
“军权掌控,第一步就是要隔绝前线与后方的无谓纷扰,让能打仗的人安心打仗。”
朱由校听得连连点头,眼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道:“邱师傅此言深得我心!”
“自萨尔浒过后,辽东能稳住局面,熊卿功不可没。”
“只要他能守住辽东,打退建奴,朕便给他最大的支持!”
朱由校挥了挥手,沉声道:“那些无谓的争吵,都先放一放。”
邱白见朱由校理解并支持,也是甚为欣慰,继续道:“熊廷弼是帅才,但大明不能只靠一个熊廷弼。”
“我们需要更多能打仗的将领,需要更多能战的军队。”
“四川石柱的秦良玉,巾帼不让须眉,麾下白杆兵骁勇善战,忠义无双;还有戚继光老将军的旧部,如戚金等人,深谙练兵之法,抗倭经验丰富。”
“应当让这些人征召兵卒,给予他们足够的粮饷和支持,练出一支支能打硬仗的新军!”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朱由校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决断,道:“好!朕可以从内帑直接拨付一笔专款,命秦良玉、戚金等将领专款专用,招募良家子,严格操练,务必练出几支敢战、能战的强军来!”
“这钱,朕会让魏大伴亲自盯着,绝不让那些蛀虫染指分毫!”
他深知内帑的钱,才是他能直接掌控的命脉。
邱白赞许地点点头,道:“陛下英明。”
他随即竖起第二根手指,神情变得更加凝重,沉声道:“有了军权作为根基和底气,我们第二步要做的,就是稳住辽东的局势!”
“必须为我们练新军、整内政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建奴努尔哈赤野心勃勃,绝不会给我们太多喘息之机。”
朱由校立刻道:“熊廷弼既然做得好,那就让他继续做辽东经略,朕全力支持他!”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
邱白却缓缓摇了摇头说:“陛下,熊廷弼的才能足以胜任,但辽东的问题不仅仅是建奴。”
“正如魏公公方才所说,辽东本地将门势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已成痼疾。”
“他们贪墨军饷,甚至与建奴暗通款曲都有可能。”
“熊廷弼与他们势同水火,难以调和。”
“此外,朝中党争也延伸到了辽东,比如那个处处与他掣肘的巡抚王化贞……”
邱白叹了口气说:“这些内耗,极大地牵制了熊廷弼的精力,也严重削弱了辽东的防务。”
朱由校眉头紧锁,咬牙道:“这些蛀虫……那邱师傅的意思是?”
邱白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沉声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
“既然王化贞等人只会坏事,那就立刻将其调离辽东,换上能支持熊廷弼,能与他同心协力的人。”
“对于那些盘踞地方、阳奉阴违的辽东将门,要恩威并施,该给的钱粮军饷,可以适当给,稳住他们暂时不添乱。”
“但同时,要秘密收集他们的罪证,安插我们信任的将领逐步渗透、分化,待时机成熟,再行雷霆手段整肃!”
“稳住辽东,就是要为熊廷弼创造一个能放手施为、相对清净的环境,让他能集中精力对付建奴,守住国门!”
“好!说得好。”
朱由校听得心潮起伏,用力一拍扶手。
“就依邱师傅所言!”
他转身看向魏忠贤,急切道:“魏大伴,你立刻拟旨,将那个王化贞调回京城述职,辽东巡抚另选干员……”
“嗯,人选你和邱师傅商议着办。”
“辽东将门那边……也按邱师傅说的办,先稳住他们,但暗地里给我盯紧了!”
他此刻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果断。
邱白见朱由校理解并采纳,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然后竖起了第三根手指,声音带着破开迷雾的坚定。
“只要我们稳住了辽东,争取到了时间,练出了新军,那么就要对建奴发起反击,逐步蚕食,收复失地!”
“建奴可以赢我们十次百次,但只要我们能赢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就能打断
第383章 我只办三件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