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章 所谓罗马[2/2页]

通灵少女修炼日常 元栩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热,自身的天赋和努力绝对是关键。像‘科学姐那种‘跨学科直觉和沈顾问的学术能力,不是光靠家世就能堆出来的。】
     关于“特殊冷门职业从业者家庭背景普遍优渥”的讨论——“罗马论”,在网络上依然保持着热度。各种观点交锋,有羡慕,有自嘲,也有对现实门槛的无奈。
     乔愉的社交媒体账号突然更新了一条长文,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标题:关于“罗马”、热爱与自由度的随想
     大家好,我是乔愉。最近看到很多关于专业选择与家庭背景的讨论,也看到大家给我贴的“科学姐”标签和那句“我们要相信科学”的广泛传播(感谢大家记得它,虽然表情包有点多[笑哭])。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聊聊这个话题,也聊聊“科学”的另一层含义——对现实的理性认知。
     1.我的“罗马”:幸运与责任
     不可否认,我的成长环境给了我极大的支持。父母离异后,是姑妈乔丽娜女士和姑父周启明先生给了我一个温暖且有充足资源保障的家。他们从未要求我选择回报率高的任何学科,也不曾因我的选择而质疑或施压,反而一直鼓励我去探索真正热爱的事物。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支持,是无比珍贵的。这份幸运,我心怀感恩,也深知它意味着更大的责任——要珍惜资源,更要努力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不负期待,也不负自己。
     2.“相信科学”的延伸:看清脚下的路
     我们常说“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很美,但我想补充的是:热爱是引擎,而现实的土壤是跑道。纯粹“为爱发电”的勇气值得敬佩,但它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尤其是在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且不确定的领域。
     “我们要相信科学”,也意味着要科学地评估现实:试错成本是真实存在的。系统的学习、深入的研究、必要的设备、田野调查的开销……这些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如果家庭条件无法提供这个“安全网”,那么选择这类专业,就意味着要背负更沉重的生存压力,甚至可能需要牺牲部分纯粹的热爱去换取生活所需。这其中的艰辛,外人很难真正体会。
     经济能力确实能拓宽人生的自由度。它让你在选择专业、职业方向时,能更多地倾听内心的声音,而不是首先被“能否快速赚钱养家”所束缚。它让你在面对研究瓶颈或职业低谷时,有更多喘息和坚持的空间。这种“选择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
     3.不建议所有人为爱发电,但致敬所有在有限条件下坚守的人
     所以,我的观点或许不那么“热血”,但很务实:我并不鼓励所有人,尤其是家境普通、背负着较大经济压力的年轻人,盲目地、不计代价地去“为爱发电”选择极度冷门或回报前景渺茫的专业。在热爱与现实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或者寻找一条能逐步靠近理想的迂回路径比如先掌握一门更“实用”的技能立足,再业余深耕热爱;或者寻找能将热爱与市场需求结合的方向。
    喜欢。
  

第69章 所谓罗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