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那个林总真的当过知青?34;小芳问。
34;嗯,她说七十年代在咱们这一带插队,还吃过咱村的玉米呢。34;周志强给女儿夹了块鸡肉。
34;她答应秋收前来考察,还要带技术员来指导有机认证。34;
小芳的眉头微微皱起:34;又要投钱?34;
34;费用他们承担。34;周志强解释,34;合同里写明了,技术投入由采购方负责,我们只要按标准种植就行。34;
饭后,周志强去了趟玉米地,月光下的玉米苗已经长到他腰间,叶片宽大舒展。
他蹲下身,像往常一样检查土壤湿度,却发现地已经浇得透透的,小芳这几天一定没少费心。
回到家,小慧已经睡了,小芳在灯下补衣服,见他回来,放下针线:34;洗脚水在炉子上。34;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周志强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冷战结束了,家常的日子又回来了。
第二天一早,周志强刚起床,就听见院子里人声嘈杂,推门一看,马大叔、李有田和七八个村民正围着小芳问东问西。
34;老周!34;马大叔第一个看见他,34;大伙儿都等着听你讲省城的事呢!34;
原来他回来的消息一晚上就传遍了全村。
周志强请众人进屋,把展销会的经过又说了一遍,重点讲了富硒玉米的市场前景和林总的合同。
34;四块五?真有人出这价?34;有人不敢相信。
李有田敲了敲拐杖:34;我老头子亲眼见的还能有假?那林总一看就是实在人!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4;可咱们的地...真能种出那么金贵的玉米?34;又有人问。
周志强拿出土壤检测报告和合同复印件:34;杨技术员说了,咱们村位于古河道,整片都是富硒带,只要按科学方法种,品质绝对达标。34;
众人传阅着文件,议论纷纷,有人动心,有人怀疑,更多人持观望态度。
34;这样吧,34;周志强提高声音,34;愿意种的,咱们统一品种、统一标准,成立个合作社,一起对接市场,不愿意的也不勉强,还按老法子种。34;
34;合作社?34;马大叔挠头,34;啥意思?34;
34;就是大伙儿联合起来,34;周志强解释,34;一起买种子肥料,一起卖玉米,增强议价能力,杨技术员说,国家还有补贴政策。34;
讨论持续到中午。
最终,包括马大叔和李有田在内的六户当场决定加入,其他几户说要再考虑考虑。
下午,周志强去了趟村委会,向村支书汇报了展销会情况和合作社的想法。
村支书很支持,当即答应提供村委会旁边空置的两间房做办公室。
34;早就该走这条路了。34;村支书拍着周志强的肩,34;年轻人有想法,村里一定支持!34;
三天后,杨技术员带着滴灌设备来到周村。
听说周志强真的签了合同,他比谁都高兴:34;周大哥,你这步走对了!我早说过,富硒产业是未来趋势!34;
安装滴灌系统花了整整两天,周志强和马大叔跟着杨技术员学操作。
李有田虽然嘴上说34;花里胡哨34;,但也全程跟着看,时不时问几个关键问题。
34;这玩意儿真能省水?34;老人摸着滴灌管,将信将疑。
34;至少省一半。34;杨技术员耐心解释,34;而且水肥一体化,精准供给,对富硒作物特别重要。34;
滴灌系统运行的第一天,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清澈的水流通过细管缓缓渗入土壤,比大水漫灌优雅高效得多,几个原本犹豫的农户当场表示要加入合作社。
六月末,周村富硒农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喜欢。
第258章 (后续13)合作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