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06章 云南平叛(2)[2/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号角便是军令,早已按耐不住的越南人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对迎面而来的土司兵发动了反击。
     在奔跑的过程中,他们迅速的分成了无数个鸳鸯阵,相比起蜂拥而至,毫无队型可言的土司兵,越南人组成的战阵便成了大杀器。
     学自戚家军的鸳鸯阵,是由十一名士兵组成。此时的鸳鸯阵与百余年前相比,简化了不少兵种。其前排为两名刀盾手,在他的身后中央站着的便是他们的队长。举着队旗的队长身后并排战列着四名长枪兵,长枪兵身后则为并排站立的四名弓箭手。
     鸳鸯阵的战法极其严格,每名士兵的战术动作都有严格规范,基本的作战原则就是“牌前进,长枪救牌,短兵救长枪”,加上阵与阵之间的呼应,就做到了局部的绝对优势。
     简单来说,便是一切行动听指挥,士兵们做到了令行禁止,进退有据。
     这样一来,土司兵就很尴尬了。他们惯用的武器是短刀、弓箭、长枪,但在鸳鸯阵面前,短刀越不过刀盾手,难以近长枪兵的身,弓箭往往都会被盾牌格挡,亦或者被长枪挑落,长枪又没有明军的长,死活近不了身,土司兵单兵能力强的特点也就无从发挥出来了。
     孙承宗之所以在越南兵身上试验戚家军的鸳鸯阵,并不是说越南兵战力低下,恰恰是其战力太强,却从不知军阵为何物,始终无法将个人武勇捏合在一起,才做出的无奈决定。
     不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刚出师的越南人便将此战阵之法首用在了自己国人的身上,且效果非常明显。
     而鸳鸯阵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活的。
     当来犯之地人数多寡,其阵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敌人多了,他们便会将两个队或者数个队迅速整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大型的鸳鸯阵。
     敌军来的少,那么多个队协同作战,一个主防守,左右两个主攻。只要敌人攻势稍弱,一旦发起反攻,鸳鸯阵的威力,便被发挥到极致。
     要知道,数十年前,装备锋利倭刀的倭寇都抵挡不了明军的鸳鸯阵,更何况装备奇差的土司兵了。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数万土司兵便鬼哭狼嚎的崩溃了。
     任你战斗意识再强,在明知不可而还硬要为之,那就是找死了,是人都不想死。
     当叛军崩溃,四散而逃时,城中的守军也做出了反应,昆明城四门大开,装备了火绳枪的明军从城中涌出。
     昆明解围战结束的很快,明军以及其微少的伤亡,歼灭了叛军上万人,俘获了上万土司兵。
     二月,昆明之围正式解除。
     三月,圣旨抵达昆明。圣旨先是斥责了沐天波在杨俞茂之死上负有主要责任,随后剥夺了其镇南将军的职位,并将该职转任给了孙承宗。
     随后赐死了失职的魏豹,其85师师长一职由沐天波暂代,给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喜欢。
  

第406章 云南平叛(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