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以及军官学校的教习团队当中,继续发挥他们的才干。
而部分副师长转任师长等就不一一表述了。封赏名单中,如果要论最为特殊的,就非阵亡的近卫十三师少将副师长吴襄了。其也是历次对金战役中阵亡的最高将领,为了表彰其在这次灭金战役中的表现,被追封为平东伯,上将军衔,从一品柱国,其妻祖氏封为从一品诰命夫人。其十八岁的长子吴三凤,封正四品上骑都尉,被特批进入军官学校第二届就读,十四岁的次子吴三桂,封正五品骁骑尉,被特批进入军官学校预备科就读,其六岁幼子吴三辅封正五品骁骑尉,获得了成为皇三子朱慈炅伴读书童的殊荣。虽然皇子还是个未满周岁的婴儿,此举还是充分的看出了朱由校对吴家的荣宠。
不明真相之人要么眼热吴家获得的殊荣,要么认为吴家以及祖家开始走上人生巅峰。实际上也只有徐光启、孙承宗等少数之人才清楚,此乃皇帝千金买马骨之举。
圣旨的颁布,在辽东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还在病榻上养伤的祖大寿,更是被刺激的不行。如今已经晋升为中将师长的他,二话不说就从病榻上一个鲤鱼打挺,不顾医护的劝阻,执意要重回部队。此时他心中的念头,不光是要斩杀皇太极为吴襄报仇,他更热切的盼望着自己的祖家也能在自己手中获取如此殊荣。
当然,受刺激的并非祖大寿一人,那些因公负伤的辽东伤兵们都沸腾了,他们哪怕是拄着拐杖都想要重回部队。更有甚者,他们还将绿油油的目光投向了漠南蒙古部落。
这下,这些部落可真是炸开了锅,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了。借着自家女眷不幸被明军俘虏这个由头,各个部落的首领们都毫不犹豫地带着沉甸甸、价值不菲的厚礼,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北京那遥远且艰辛的漫漫征途。
然而,他们此行的目的显然绝非只是单纯地想要接回那些被俘获的女眷而已。毕竟,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深知以如今明国在辽东地区所拥有的雄厚兵力,再加上那位素有雄心壮志的熊廷弼,自己所在的部落极有可能会成为明国军队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对于这样的局面发展,身处京城的皇帝朱由校自然是满心欢喜,乐观其成。要知道,能让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心甘情愿地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通过这种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征服大片广袤领土的方式来实现扩张,这可是朱由校一直以来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美事啊!
此刻的辽东镇这边,一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给之前作战中遭受重创、损失惨重的各支军队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则忙着分兵去接管建州女真曾经居住过的地盘,并针对那些至今仍然顽固抵抗、不愿归顺的区域持续发动征讨战争。
那么,接下来摆在明朝朝廷面前的重要问题便是:该如何有效治理这片刚刚纳入版图的建州女真广阔领土?怎样才能确保这里长治久安,真正成为大明江山的稳固疆土呢?这无疑需要一番深思熟虑和精心谋划。以及于更加遥远的生女真部落该如何共处,就都成了朝廷与辽东镇必须首要解决的疑难杂症。
喜欢。
第328章 大肆封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