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后,徐光启以及朝中众多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联合起来,一同前往皇宫求见皇帝,并言辞恳切地恳请皇上即刻终止这一近乎疯狂的举动。毕竟,已有太多无辜之人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即便是继续下去,已经逝去的皇嗣也不可能重生。倘若再不收手,恐怕整个朝廷将会面临无官可用的尴尬局面。
朱由校独自坐在龙椅之上,默默地倾听着群臣们的劝谏。他眉头紧锁,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一方面,他要顾及到新任首辅的颜面,不能轻易驳了其好意;另一方面,他心里也十分清楚,如果继续这般大规模清洗官员,那么朝廷的正常运转必将遭受严重影响,届时国家政务势必会陷入混乱不堪的境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由校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眼前的一众大臣,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们的请求。
据吏部详实的记载显示,在天启五年之前,拥有品级的文武官员人数竟然超过了八万之多!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到天启六年年初的时候,这个数字骤减至仅有六万人。也就是说,在如此短暂的时期内,人为地将有品级的官员数量减少了整整四分之一还多。
面对这样显着的变化,皇帝朱由校已然感到十分满意。恰好在此时,徐光启登上了政治舞台。朱由校巧妙地抓住这个时机,顺势而为,为徐光启营造出一种声势浩大的氛围。正因如此,当老徐甫一上任,便立刻赢得了满朝文武百官们的高度敬重和广泛认可。
回顾过去的一年,天启五年可谓是充满了动荡不安。不仅如此,农业税率也经历了一番重大的调整。但令人欣慰的是,朝廷的财政收支状况最终竟然实现了平衡。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盈余,但能够保持收支相抵已实属不易。
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一年里,海关关税以及商业税均呈现出翻倍增长的良好态势。这无疑表明着国家正逐渐走上一条正确且繁荣昌盛的发展道路。
然而,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浮现出来——由于牵涉到了教案,明国境内的传教士几乎被一扫而空,欧罗巴与大明之间的关系陡然变的非常紧张,致使下半年市舶司往来的船只构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经频繁穿梭于此的那些来自欧罗巴地区的庞大船队如今已变得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则是以明国、日本、朝鲜、琉球等周边国家为主导的船队。这种局势的突变,令朱由校不得不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并慎重对待。
好在,朝廷近几年强力推行了龙币,以此来逐步替代白银、铜钱的流通性。短期来看,通货膨胀的情况暂时是不会出现了,但不可避免的,产能过剩问题就会凸显出来。长期来看,国家的经济肯定会出现问题。
所以,明朝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来倾销过剩的产能。这个时候,朱由校的目光被吸引到了日本与朝鲜。
喜欢。
第297章 翻开新篇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