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坐拥 120 座矿山、麾下有着四万名工人的朱由校,凭借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每天合计可获得三千石水泥!换算下来,那可是整整四十五万斤啊!然而,由于这一百余处矿山皆是新近收购而来的,目前尚未能将所有的矿工岗位都招募满人。因此,对于当前所取得的产量数据,朱由校并不是特别满意。于是乎,他果断地通过英国公张维贤向手下传达了一道继续增产扩容的严令。
经过底下掌柜们一番详细的统计和核算,如果想要将这些矿山全部填满并实现最大产能,那么至少还需要五十万名矿工方可达成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仅仅支付给这些矿工的工钱就至少得耗费六百万两白银,此外还有高达百余万两的其他各类开销费用。不过呢,对于这样一笔巨额开支,朱由校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担忧与顾虑。因为在他那颗充满雄心壮志的内心深处,正悄然酝酿着一个更为宏大且惊世骇俗的计划——一个在这个时代堪称跨越时代界限的奇思妙想!
随着辽东经略府郑重地将沈阳保卫战和浑河之战中英勇牺牲的将领及官兵名录呈交给内阁之后,上书房内气氛凝重而肃穆。新一届内阁成员与军机处大臣们纷纷应召而来,齐聚于此。
朱由校端坐在御案之前,目光凝视着那长长的奏折。上面密密麻麻罗列着一长串令人痛心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位曾经为国家浴血奋战、最终马革裹尸的忠勇之士。
良久,朱由校缓缓抬起头来,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地响起:“朕决定在天坛附近划拨出一片土地,用作将来祭奠所有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之所。朕欲将此地命名为‘功德林。”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朕要在此为这些英烈们树立一座巍峨壮观的功德林纪念碑,好使后世子孙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和奉献精神!”
话音未落,在场的五位内阁大臣面面相觑(缺史继偕,此人还未接到圣旨)。心中暗自思忖道:难怪此前数位阁臣甫一上任便辞官挂帽而去,敢情皆是担忧自身晚节难保,故而早早脱身于朝堂纷争之外啊。自古以来,为武人立碑之事可谓前所未闻,此举着实太过惊世骇俗了。面对皇上如此决断,这可叫他们如何回应才好呢?一时之间,整个上书房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新晋阁臣顾秉谦躬身答曰:“陛下此举乃善政也,臣之前在詹事府时,时常耳闻陛下喜武事,实乃大谬也。臣以为,士农工商兵皆为陛下之子民,何来偏袒。要说偏袒,国朝对我们仕人的偏袒还不够多吗?善武之风没有什么不可取的,这些读书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连这些醋都要吃!臣赞成陛下之意。”
上书房中诸大臣瞪大了双眼看着顾秉谦。
我去,詹事府果然是卧虎藏龙之地啊,真尼玛敢说啊。
朱由校同样是惊喜不已,谁说读书人都是不懂变通的书呆子,这不就出来一位懂朕之人了吗。
喜欢。
第155章 准备立碑(第三更送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