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7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2/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历过明末清初几十年的反清复明的战争人口还增加了三倍?反而说康乾年间这‘康乾盛世的七八十年才翻了一番!
     倘若相关的历史记载没有出现差错,那就意味着在明朝末年,为了逃避战乱以及被迫沦为贵族奴隶的人口规模堪称极其巨大。换而言之,从天启年间来看,当时全国范围内的总人口数起码应当已经冲破 1 亿这个重要关卡。
     暂且不论那些隐匿起来的人口具体有多少,单从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朱由校想要兴办实业,就必须仰仗这些贵族们能够齐心协力地将各类产业成功创建起来。只有当众多产业得以顺利开办之后,资本主义的萌芽才有可能获得不断成长与壮大的契机。毕竟,要想避免这刚刚燃起的星星之火由于满清军队的入关而骤然熄灭,这无疑成为了朱由校在诸多考量之中居于第四位的关键因素。
     集贵族之资创办商会,集中皇族以及贵族子弟并训练成军,分阶段打压文官集团使其不断分化转而为其所用,这就是朱由校准备执行的救明三策。
     如果说训练贵族子弟兵是参考的德皇威廉二世,那么创办皇商和打压文官集团就是学的后世满清政府。
     文抄公嘛,穿越者独有的生存必备之技能,能用不用那多可惜啊!
     ......
     朱由校给了这些贵族们两个月的考虑时间,实际上自第二天开始,陆陆续续的运银车队就不断的往内帑内库运输。每辆车上用箱子堆砌起高高的山峰,看着就很贵重。
     而那些偏远的藩王和勋贵的银车,朱由校自然是不需要他们运抵京城的。明末道路不畅,各地乱民如此之多,你要是给他来个监守自盗,那他找谁说理去?自然是责成其兑换成商品分批运往京城或未来的各地市舶司。这些事情自然就不用他这个皇帝去亲力亲为了。他难道还怕这些贵族不认账?
     皇帝宴请藩王和勋贵之事,以及皇帝找他们募集资金扩大龙骧商会之事同样传遍了京城并向全国范围传播。朝中大臣苦于正休假状态,无法及时的做出应对措施。不过私底下各官员之间走访变得频繁起来,底下暗潮汹涌。这些消息很快就被东厂番子收集到,并传入了朱由校耳中。
     天启元年第一次朝会上,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这场大战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双方之间究竟会擦碰出多大的火花,皇帝该如何收拾残局,请听下回分说!
     咳咳......扯远了!
     这场战斗完全属于在朱由校的意料之中的,根据东厂搜集而来的机密情报表明,当前聚集在一起密谋策划的大臣数量其实并不算特别众多,但其中最为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是以都察院以及六科给事中为首。
     说起这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那可是令历代的皇帝们既气恼不已却又不得不加以珍视的存在。他们就如同那些惹人厌但又不可或缺的“搅屎棍”一般,总是在朝廷之中搅动风云、挑起事端。
     然而,对于身为皇帝的朱由校来说,无论如何也无法饶过这么一群人。
     既然绕不过,那就踢开。朱由校暗下决心!
    喜欢。
  

第97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