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6章 新内阁与军机处[2/2页]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朴学圣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为后面朱由校开始的系列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想要和朱由校讲道理的奏章都被司礼监留中了,
     圣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由校成立了一个名叫军机处的秘书机构,看上去是取代了原先内阁的职能,军机处的官员级别并不高,甚至部分人还是无官之人。如果是后世来人,肯定会非常惊讶其中一些人竟然都是后世闻名遐迩的大咖。
     太常寺寺卿毕自良、新任登州知府孙元化、户部金部司郎中茅元仪、刑部郎中洪承畴、江西道奉新县知县宋应星、河南道洛阳知县陈奇瑜、河南道商丘知县孙传庭、进士李之藻、举人刘理顺。令人意外的是名单中出现了一位非明朝人,那就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
     论级别毕自良最高,除他之外就是进士李之藻,两人皆为‘60后,茅元仪、孙传庭、洪承畴、陈奇渝更是‘90后可以说是军机处岁数最小,可塑性最强的四人,其余四人皆为妥妥的‘80后属于年富力强,在后世都享有一定美誉的干吏。
     第一届军机处可谓是将老中青三代人一网打尽。其中非官员的两人中,李之藻名气很大,他可是亲自参与了《坤舆万国全图》的翻译工作,精通西人语言,可以说是明朝不多见的翻译家的鼻祖。此人是徐光启的好友,也是其强烈推荐的人才之一,经过一番交谈与接触,被朱由校网罗至了军机处,成为了第一个非官员出身的军机大臣。
     另一人举人刘理顺,是这次被带来京师作为政委种子选手的东林书院学生,在这次南城调研时,在三百举人中脱颖而出,此人提交的报告上,很多内容虽然是略显稚嫩,但想法非常契合朱由校的理念。所以朱由校提拔其进入了军机处,想以此来锻炼此人。
     最令人意外的就是西人艾儒略的入选,此举令满朝掀起了轩然大波,包括内阁四位阁臣在内的朝中所有大臣都纷纷上书请皇帝慎重考虑,要知道,商周以来还没有一个西人在汉人的政权中担任过如此重要的官职。
     不过即使这么多人的反对也没打消朱由校的决心,这人虽是西方传教士,但其精通文理两科,文能替朱由校翻译西方着作,武能指导工匠制造攻城利器。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带着西直门安民厂的几名泥瓦匠臣,攻克难关,让水泥提早二百年出现在华夏大地上。且还是通过华人自己的双手制造出了初版水泥,这怎么能不让朱由校大喜过望呢?
     加上古来今往千金买马骨的案例,这人可是朱由校的金字招牌,是吸引更多西人不远万里来中华大地一展心中抱负的最佳广告,如果不是实在没什么好官位适合,他都感觉军机处过小了。
     这些人可都是他心中未来替他征服世界的良臣,当然也不是说就这几人他就满足了,这只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未来将会有更多人才会被收罗至他的周围,为他所用,为国所用。
     这封圣旨被后世人称之为天启新政的开始。
    喜欢。
  

第86章 新内阁与军机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