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8章 尼木县:经书草原,相互守望[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雪的高峰,“那是我们的山神。”
     我向她索要了一撮青稞种子,她笑着将其装入羊皮袋,“你带它去能让你安心的地方。”那一刻,我仿佛得了托付。
     第三日清晨,我登上色玛村后山坡,俯瞰整个拉萨河谷。金光从云隙洒下,村庄与河谷沐浴其间。
     几位白衣藏民正绕村步行,转经筒在他们手中缓缓旋转。我跟在他们身后,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和。
     一位老人回头,对我低声说:“你也有经要念,只是还未开始。”
     那句话如雷贯耳。是啊,每个旅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经,而我,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准备离开尼木那天,我却在路口临时转了方向,前往一处地图未标记的小寺。它藏在山背,只有断墙残瓦,却香火未断。
     我点燃那名女子赠我的第二根藏香,香烟升腾中,我感到一种熟悉的气息。那是我童年在衡阳郊外误入一间破庙时闻到的香,是一个白眉老僧递我一块糖后的笑容。
     多年轮回,一切仿佛命定。这趟旅程,是冥冥中一场追索,一次从俗世回归本心的修行。
     我将“缘起”木牌挂在香炉前,轻声道:“我听见了,也记住了。”
     在返回县城的路上,我停在一块玛尼堆旁,那是一个牧人临时搭建的石塔。塔上插着写满祈愿的布条,迎风猎猎。
     我靠着车门,闭目静听。风在耳边呼啸,仿佛有人在耳语。忽然,我脑中浮现一个片段:一位中年男人跪在河边,对着风中的经幡喃喃低语。他的背影分外熟悉,像极了许久未见的舅舅。
     我睁开眼,一种从未有过的空灵感在胸腔回荡。尼木不是简单的地理名词,而是灵魂一次悄然的穿越与校准。每一个停驻,每一次对视,每一缕风香,都是信仰的低语。
     我打开车门,从背包中取出那只孩子送的风筝,重新放飞。
     风筝缓缓升空,迎着山风飞向远处的云层。那一刻,我知道,它承载的,不止是纸与竹,还有我此行的全部领悟与祈愿。
     风筝飘进云海的尽头,而我站在原地,久久不动。仿佛在某个更高的纬度,有一双看不见的手,为我指引前路。心中那种空灵感并未消散,反而逐渐转化成一种力量——那种能让人不惧风雪、不畏孤独的力量。
     我回头望向尼木山口,山风拂面,如同某种无声的告别。我轻声说了一句:“我会回来的。”
     我沿着山路驶离尼木,窗外是青稞地、河谷、牛羊与白帐篷交错的画卷。而前方,是曲水县的方向,拉萨平原的门户,一段新的文明回声。
     临行前,我将那撮青稞藏进《》的页角,它将与我同行,像旅程中的一粒伏笔。
     我知道,那声音,会在曲水的风中,再次被听见。
    喜欢。
  

第398章 尼木县:经书草原,相互守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