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9章 红土达板:红土达板,风雪为誓[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闭上眼,仿佛听见那位军人的脚步仍在耳畔回响。他们来时是雪,他们走后变成了风。
     我在山脊顶端发现了一排若隐若现的车辙印迹。问了随行的边境向导,他说,那是早些年巡边军车留下的。
     “你看这个弯,像不像个脚印?那是一个排长,当年修路时摔下去,后来路修成了,这个弯也就没人再改。”
     我走到弯道处,果真感觉风格突兀,像是人为避让的设计。而下方,就是万丈之下的河谷。我低头默念那位排长的名字——哪怕我不知道他是谁。
     我蹲下身,在风雪中抚摸那道弯的护栏,像是在和一位未曾谋面的英雄致意。
     就在那时,风突然变得猛烈,我几乎站立不稳。风中仿佛传来低语:“有人来过,有人守过。”
     我用手挡住风雪,目光在山脊线和远处之间徘徊。我知道,在这片无名的疆域里,每一个转角,都藏着守望者的灵魂。
     我在红土达板驻足良久,不为摄影,也不为打卡。只为静听。
     听风掠过崖壁的嘶吼,听雪落在棱角处的轻响,听心跳逐渐与天地同频。我知道,这里是“交响曲”里最少人能听懂的一段旋律,但却也是最不能删减的一小节。
     如果说广州是钢琴,乌鲁木齐是长号,那红土达板,就是那不被重视却必须出现的大提琴低音,为整曲垫底,为整曲立骨。
     我在岩石后写下这样一句话:
     “不要问这是谁的歌,歌唱者未必留下名字, 但请记得,那些路,是有人先唱过一遍的。”
     下山时,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在地球最沉默的地方,有最响的誓言; 在无人问津的路上,有最深的脚印。 如果交响曲有沉默,那沉默的部分, 就藏在红土达板的雪之下、石之中。”
     我将这段话刻在一块石头上,轻轻摆在山口路边。没有名字,没有签名,但我知道它会被风雪包裹,也许哪天某个行人会看到,也许永远不会。但正因为无人知晓,它才真正属于这里。
     我望向远方,那是一条更高处的道路。
     而我,已在风雪中许下心愿。
     下山途中,天色已近傍晚。雪光映着天边的微光,像极了一卷未收的山水画。路边有一块碎裂的界碑半埋在雪中,我蹲下仔细查看,碑上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稀辨得出“达板”二字。
     忽然间,我的心头泛起阵阵震颤,那种感觉,就像从某种沉睡中被轻轻唤醒。我闭上眼,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心跳竟然开始与这大地的脉动同步。
     “这,就是归属感。”我低声道。
     那一刻,我明白了,真正的归属,并不是你来自哪里,而是你愿意将灵魂交托给哪片土地。
     我重新站起身,朝着更高的方向继续前行。
     下一章,将是海拔五千米之上,生与死并行的绝壁路段。
     我轻轻开口:
     “主旋律已奏,去迎接最陡的那节副歌。”
    喜欢。
  

第379章 红土达板:红土达板,风雪为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