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7章 和田:和玉之都,丝路之光[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沿着玉龙喀什河一路向东,在晨光与沙尘交汇的空气中抵达了这座南疆重镇——和田。一座因玉而生、因丝路而盛的城市,像是从古书中缓缓走来的古老章节,却在新时代中焕发出一种沉稳又明亮的气息。
     站在城区入口处,我望见“和田”两字刻在巨石之上,阳光下,那两个字仿佛本身也嵌入了玉的温润光芒。
     这一章,我要为和田奏响一段不同寻常的乐章,记录它如何在漫长岁月中,沉淀出属于它的民族灵魂、文化底色与人间温度。
     如果说墨玉是和田玉的温床,那么和田,便是这座宝藏之地的心脏。
     在这里,几乎每一条街道都与“玉”有关。和田的老城区中,有一条被称为“玉器一条街”的地带,巷口挂着红绸,坊间传来玉雕的咚咚声,像是在演奏某种古老而虔敬的打击乐。沿街摊位上摆满各式玉石,籽料、青玉、羊脂白玉……我看得眼花缭乱,却又被一种厚重感所压住,那是一种穿越千年依旧清晰的文化气场。
     一位维吾尔老艺人邀我走进他的小作坊。屋子不大,却陈列着数十件未完成的玉雕作品。他手里握着刻刀,正在雕一尊“胡杨魂”玉像。那树干扭曲如画,根须扎入玉料深处。我问他为何不做佛像、不刻人物。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胡杨是我们南疆的命。”
     那一刻,我明白了,这里的人不仅雕刻玉石,更在玉中刻下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的情感。
     我蹲下来看他雕刻,每一刀都缓慢而笃定。他说:“雕玉不能急,像这棵树,要在心里活过一次,才能下刀。”那句话,让我久久回味。
     更让我动容的是,他的孙子坐在角落里一边画画一边看爷爷雕玉。他画的是一棵在风中屹立不倒的胡杨,画面虽然稚嫩,却有种特别的坚韧气息。老艺人笑着说:“我们家的血脉,代代都刻玉,也刻根。”
     我写下:
     “玉之根,不只是昆仑,更是一代代人的手与心。”
     走出玉街,我回头望着那小作坊,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冲动——想把我的掌心贴在那块刚被雕开的原玉上,听一听它来自雪山深处的呼吸。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所谓根,不只是埋在土里的物理意义,也可能是藏在心里的精神地标。
     天色将晚,我来到和田最着名的夜市之一。还未走近,一股肉串香、烤馕香、酸奶香已扑面而来。夜市灯火通明,摊位前排满了人,空气中混合着炭火、孜然、玫瑰与石榴汁的味道,一切都在欢腾中流淌。
     我品尝了一种叫“卡瓦甫”的酸奶冰饮,又吃了一串刚出炉的“皮牙子烤肉”。一边吃,一边听摊主讲他祖父的故事——曾是驼队商人,往返于和田与喀什之间,靠着脚掌与记忆丈量沙海中的驿路。
     我继续走入深处,发现一个小舞台。此刻正有年轻人表演热瓦甫与冬不拉演奏,节奏跳跃,旋律如风。我站在人群中,看着男女老少跟着节拍起舞,脑中仿佛回荡起整个塔里木盆地的韵律。
     我写下:
    &

第377章 和田:和玉之都,丝路之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