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刺绣。大巴扎不仅是交易的场所,更是交流与共融的乐园。
我写下:
“轮台的家园,
是胡杨下的灯火与人情。
民族共融,让每一双眼睛都温暖有光。”
轮台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风沙与绿洲的较量从未停歇。沙漠里有古胡杨、骆驼队、风蚀石林,也有石油工人、护林员和边地科学家。近年来,治沙工程和防护林带让轮台成为大漠治理的典范。
我跟随石油工人进沙漠腹地。巨大的抽油机与石油井像铁牛一样耕耘在沙海。工人们顶着烈日与风沙,修井、巡检、维护设备。沙丘深处,有防沙林带和草方格工程,一排排胡杨和红柳幼苗正在扎根生长。生态治沙队员介绍:“我们种树、建草方格,就是要让沙漠不再吞噬绿洲。”
傍晚,沙漠边缘,工人与牧民共坐沙丘,喝茶聊天,看着塔河水在远处闪烁。他们说,这片大地需要每一个人的守望和付出。
我写下:
“风沙,是这里的宿命,
但守望与绿意,
让轮台在大漠边缘熠熠生辉。”
轮台的今天,是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舞台。新城建设高楼林立,公路、铁路、油气管线纵横交错。现代农业、特色果园、畜牧业、林业并驾齐驱。乡村振兴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农家乐、民宿、旅游、手工艺、直播带货成为新的生机。
我参观一所乡村学校。教室里,孩子们用汉语、维语、普通话朗读诗歌,体育场上踢足球、跳民族舞。老师说:“这片土地的希望,就在这些孩子的梦想里。”
在县文化馆,我欣赏到多民族联合表演的音乐与舞蹈。哈萨克的冬不拉、蒙古的长调、维吾尔的十二木卡姆、汉族的唢呐齐聚一堂,边疆的乐章激荡着所有人的心灵。
夜幕下,新城霓虹闪烁,塔河静静流淌。广场上青年人跳舞,老人们下棋,孩子们放风筝。生活的烟火与历史的风沙,在此刻完美交融。
我写下:
“轮台,是边疆的音符。
在这里,历史与未来交响,
边地新歌,在胡杨林和大河边缓缓唱响。”
夜色下的轮台,胡杨林在月光中闪耀,塔河水面泛着银光。沙漠与绿洲的边界变得模糊,村庄和城市的灯火温暖如诗。河岸上,有渔夫撒网,孩子奔跑,护林员巡夜。小酒馆里,民族歌手弹唱胡杨下的乡愁,旅人们围炉畅谈。偶有流浪猫静静守候,仿佛也在聆听大地的故事。
我独自走在塔河边,仰望星空。轮台的风带着沙的味道,也带着土地与岁月的沉淀。大漠、胡杨、河流、人群,每一处都藏着新疆边疆最真挚的情感与梦想。
我在《》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56章,轮台县,记。
胡杨深处,丝路新歌,
这是西域最温柔坚韧的心跳。”
下一站,库车。
我要沿着塔河继续西行,去探访龟兹古国的遗韵和天山脚下的佛国边地,书写丝路与文明交汇的崭新篇章。
喜欢。
第356章 轮台县:胡杨深处,西域新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