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阿蒙。
五家渠的清晨,天光如水。驱车离开兵团新城,沿着平坦的公路一路北上,视野渐渐开阔。天山的余脉在地平线延展,丘陵、绿洲、草场交错铺展,仿佛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路标上,一个名字渐渐明晰——吉木萨尔。这是天山北麓的哈萨克边城,也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明珠。
吉木萨尔,古称“古牧地”,意为“吉祥的泉水”。这里不仅有丰饶的草原、辽阔的绿洲和泉眼,还有多民族共居的市井烟火与丝路遗韵。行走其间,我仿佛能听见商队驼铃、牧民长调与风吹草低的絮语。
我在《》的地图上郑重落笔:
“第334章,吉木萨尔。
天山北麓,草原泉乡,
这是游牧与农耕、古道与现代的相遇。”
一、天山脚下:草原牧歌与绿洲丰饶
初入吉木萨尔,第一印象便是辽阔。道路两旁的草地翠绿欲滴,成群的牛羊马驹悠然吃草。远处天山雪线清晰,云影在山脚下缓缓流转。这里不仅是新疆重要的牧区,更是着名的“粮棉油菜果畜”生产基地。农田和牧场交错,夏季更是生机勃发。
我来到哈萨克牧民阿依肯家。毡房坐落在草场边,主人热情地端出刚熬好的奶茶和自制黄油。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远处一群少年正练习马上骑射。阿依肯讲述着家族的迁徙历史、草原上的节庆和冬季转场的辛劳。
傍晚,牧民们围坐篝火旁,弹唱冬不拉,哈萨克长调与草原风融为一体。牛羊归圈,炊烟袅袅,星空下的生活充满诗意。草原边的胡杨和杨树林带,为牧民和牛羊遮挡风雪和烈日,也见证了这一方土地的生命力。
我写下:
“草原,是大地的乐章,
牧歌与风声交融,
每一声长调都是家与远方的呼唤。”
二、吉木萨尔泉:生命之水与历史的脉络
吉木萨尔地名中“萨尔”意为“泉水”。古往今来,这里的众多泉眼滋养了无数牧民、农人和丝路旅人。最着名的要数“吉木萨尔泉”,清澈甘冽,常年不竭。当地人说:“泉水在,家就在。”
我在泉边遇到一位正在打水的哈萨克老太太。她邀请我品尝井水,那冰凉的泉水带着矿物的微咸,入口后仿佛融进了草原的清新。泉边的石碑上,刻着古代诗人、商队和移民为泉水所写的诗句和祈愿。
古道沿泉而设,沿线有许多驿站、烽燧和石人遗迹。考古队员向我展示出土的陶片、马镫、铜钱、胡服残片。“这些遗物诉说着古丝路的繁盛,吉木萨尔正是古道绿洲中的驿站。”他说。
我写下:
“泉水,是吉木萨尔的脉搏,
古道的每一次停驻,
都因这甘泉而有了温度。”
三、丝路遗韵:古堡遗址与商旅驼铃
吉木萨尔自古是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汉唐时,这里有着名的“北亭都护府”,是中原政权与西域沟通的重要节点。境内分布着古代烽燧、堡垒、墓葬和佛教遗址。
我参观了着名的北庭故城遗址。黄土残垣、古道蜿蜒,草丛中裸露着砖瓦和夯土墙基。导游讲
第334章 吉木萨尔:天山北麓,草原边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