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3章 太原:龙城烟火与并州铁骨,汾水之畔的时代交响[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他现在愿意吗?”
     她乐了:“愿意,一半。”
     我写下:
     “太原的街,不追风口,
     但总有人在原地点着灯火;
     她的买卖,不靠浮夸吆喝,
     靠的是一块老麻花嚼出的心意。”
     四、大铁厂区:炉火熄灭之后的归置与反思
     第四天,我特地前往太钢旧厂区。
     这座曾经被誉为“中华钢铁脊梁”的工业巨舰,如今部分厂区已转为展示与再开发用途。巨大的炉体像沉睡的巨兽,一排排铁轨消失在草丛之中。
     我在旧仓库门口,遇见一位太钢退休工人。他穿着旧厂服,拄着拐杖来看“老战友”。
     我问他:“怀念吗?”
     他眼中泛红:“当年每天换三套汗衣,熬得了铁,熬得住日子。”
     “现在呢?”
     他低声答:“炉子熄了,心火还在。等小孙子考上大学,我就安心了。”
     他拍拍炉壁:“这不是废铁,这是我用命换来的骨头。”
     我写下:
     “太原的钢,不只是工业指标的报表,
     更是代代人挥汗如雨写下的家书;
     她的火,不止在炉膛里燃,
     更在一位老人工服口袋中未丢的胸章里。”
     五、汾河桥头:水边的约定与城市的未来感
     最后一夜,我走在汾河边。
     夜色将城市染得寂静,桥灯倒映水面,光如涟漪。一对年轻情侣在桥头并肩吹风,小男孩踩滑板掠过护栏,一位老人踢毽子,口中轻哼《北国之春》。
     这就是现在的太原:有人回忆战火,有人构筑未来,有人就这样活在当下,等一盏绿灯,过一座桥。
     我坐在长椅上,听见桥对面传来青年朗诵:
     “我爱这座城市,她有点旧,有点倔,也有点倦。但她从不说累。”
     我写下:
     “太原的夜,不靠灯光争辉,
     她用河水载着过去、当下与未来;
     她的城,不夸张、不吆喝,
     却在每一个脚步中鼓声一样沉稳。”
     龙城落笔·地图翻页·忻州在望
     五日太原,我听过工业余音,也品过大院火锅;我走过老街的砖缝,也见过科技园的玻璃幕墙。
     这是一座有铁、有水、有烟、有火的城市。
     她既有兵马铁甲的过往,也有风中一棵槐花树下等人的温情;她既记得工业的热血,也不忘晋祠泉眼处“饮水思源”的分寸。
     我摊开《》的地图,在黄土高原之心、汾水之畔、并州之腹、城墙之北,郑重落笔:
     “第233章·太原:钢未冷,心未倦。”
     下一站,是忻州。
     我要继续北上,踏入雁门关外的风雪、走过边塞旧道、听听晋北高原上的牧风与旧阵,探一探历史边缘地带的热血与孤影。
     我收起那块在太钢旧厂拾得的煤渣标本,轻声说:
     “城已醒,风将至——忻州,我来了。”
    喜欢。
  

第233章 太原:龙城烟火与并州铁骨,汾水之畔的时代交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