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4章 庆阳:塬上风骨,剪纸刀锋下的黄土心声[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动?”
     他说:“我不不动,是动而不乱。”
     他说道的真义,不是躲,是融。风吹树响,山雨欲来,道不离地。
     我随他在庙前坐了很久。风过松林,他起身拂尘,低语:“观之,是看;观在,是守。”
     我写下:
     “庆阳的道,不是遁世,
     是尘世之中找到的坐标;
     她不高谈玄妙,
     她是黄土长出的庄重与宽恕。”
     四、红色足迹:塬上火种,黄土埋志
     庆阳曾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来到环县毛主席旧居,屋子土坯筑墙,低矮却整洁。讲解员是一位小学生,她胸前戴着红领巾,字正腔圆地背诵:“红军长征到陕北,曾在此驻留……”
     我问她:“你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她点头:“他是爷爷带我去纪念馆前一直鞠躬的那个人。”
     一个鞠躬的动作,已是这片土地对历史最真切的表达。
     在纪念馆后山的松林间,我独自坐下,仰望天边残阳如血。我忽然理解,这里没有宏大的雕塑,却有最厚重的敬意。
     我写下:
     “庆阳的红,不靠标语,
     是每一把锄头、每一双老鞋、每一个跋涉者留下的颜色;
     她不歌颂烈火,
     却在风干的泥墙上写下忠与诚。”
     五、羊肉与酒:生活深处的塬上滋味
     晚上,我随一位当地朋友去塬边的一个村集。
     炕头上,端出一大盘清炖羊肉,配蒜瓣和干花椒盐。酒是自己酿的甜醅,清冽中带甘。
     他举杯敬我:“我们这没什么好招待的,但只要你喝一口,就算朋友。”
     我喝下,火热从喉间直至心间。
     饭后,他领我去村外看星星。夜空辽阔,银河可见。
     “我们这儿,夜安静。你听。”
     我听见的,是风,是夜,是咀嚼过苦与乐的沉默。
     我写下:
     “庆阳的味,不靠香料,
     是土炕火炉下的一锅真情;
     她的酒,不醉人,
     却暖心。”
     塬上落笔·地图标记·铜川在望
     五天庆阳,我在黄土中重新认识“土地”这两个字的含义:不是资源,而是关系;不是供给,而是根源。
     从塬顶剪纸到道庙静观,从红色遗迹到锅中羊肉,这座城市不曾争夺风头,却在沉稳之中灌注了真正的文化根本。
     我翻开《》的地图,在甘陕边界,黄土塬上,风声之中郑重落笔:
     “第224章·庆阳:土可生万物,风可剪千情。”
     下一站,是铜川。
     我要穿越黄土与煤层之间的城市,探访矿坑之上如何生出文明,在耀州瓷器的釉光中,看见一个城市如何熬过黑与白的变奏。
     我收起剪纸,轻声说:
     “风已缓,炉将暖——铜川,我来了。”
    喜欢。
  

第224章 庆阳:塬上风骨,剪纸刀锋下的黄土心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