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6章 商丘:火起中原,商源之地,在古城废墟中追寻文明的初光[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亳州出发,往东南不远,列车缓缓驶入商丘。晨曦正好,雾气未散,车窗外的麦田湿润如洗,隐隐可见一座古老却坚韧的城市在薄雾中展开。
     这是商丘,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一个承载着“商代起源”与“火文化摇篮”的地方。她不像洛阳、西安那般显赫,也不似开封那样繁复,但她低调、古拙、却坚定地守着自己的源头叙事——一段文明的初光,一粒文明的火种。
     我翻开《》地图,在豫东平原深处、商文明发端之地、烈火照耀过的土壤中郑重落笔:
     “第206站:商丘。
     她不是帝国的终点,
     她是文明的起点——从火光中走来,从大地上走远。”
     一、火神台与阏伯台:一把火点亮的文明起笔
     我第一站,来到古火神台。
     这是一座建在高土台上的庙宇遗址,相传是商族先祖阏伯“以火纪时”的祭坛。火台上,残存的石柱斑驳依旧,香烟已散,草木疯长。
     一位本地老人说:“我们这地,祖祖辈辈拜火,烧的不只是香,是希望。”
     我在火神台边点了一枝长香,看着它在晨风中升起的青烟,脑中竟闪过文明初启时的画面——人类围坐火堆、仰望星空、彼此取暖,彼此信任。
     我写下:
     “商丘的火,不是烧尽一切的烈焰,
     是穿越寒夜的光,是点亮未来的种子;
     她不是战火,她是炊烟。”
     二、商丘古城:城中套城,墙下埋史
     第二日,我来到商丘古城。
     这是一座奇迹般保存完整的“城中三城”结构:外有护城河,中有砖城墙,内还有夯土古城。城墙高大厚实,石阶斑驳,仿佛每一块砖下都压着一页史书。
     我走进一户老宅,主人正在磨豆腐。他说:“我们家就在城墙根下住了四代人,孩子出去读书了,我留着这锅磨浆的声音。”
     我端起他递来的豆浆,温热,醇香。
     我写下:
     “商丘的城,不是景区化的布景,
     而是时间里住着人的墙;
     她看过兵火,看过安宁,但从没搬家。”
     三、商祖陵与亳都故址:文字未成前的帝王史诗
     我第三日拜访商祖陵。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商”的开创者——契的陵园,也是商族“立国”的精神标记。陵前古柏苍劲,碑铭肃穆,祭坛之上,供桌陈列祭品,人不多,香火不断。
     讲解员告诉我:“契是辅佐大禹治水的贤臣,也是一位‘教民稼穑的先人。”
     我在碑前默念他被称作“民祖”的理由,忽然明白,所谓开国者,并不是以武力立国,而是以耕耘筑国。
     我写下:
     “商丘的祖,不靠权力封号,
   

第206章 商丘:火起中原,商源之地,在古城废墟中追寻文明的初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