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8章 景德镇:火中生玉,瓷里乾坤,一座千年窑火下的文明之城[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是吴阿蒙。
     离开上饶,我沿着昌江一路向北,踏入了一座世界闻名却格外内敛的城市——景德镇。
     她曾是帝王御用的烧瓷重地,亦是千年手艺人与火对话的舞台。这里的声音不是喧哗,而是那一声“咔哒”,瓷坯在烈火中炸裂;那一声“叮当”,青白之间定格成形。
     这是一座用双手塑造过中国气质的城市,也是一处用灰烬承载历史分量的地方。
     我翻开《》地图,在昌江西岸、庐山南麓、窑火交错之地郑重落笔:
     “第178站:景德镇。她是火中生出的玉,
     是泥与光共同捏塑的文明纹理。”
     一、御窑厂遗址:权力与匠艺的交融之处
     我第一站去了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这里保留着明清两代皇家专属制瓷区域,破碎的窑砖与青花瓷片随处可见。文保员引我看一块碎片,边角微翘,上有云龙飞纹。
     “这不是残物,是身份的断章。”她说。
     我站在一座烧窑遗址前,看地面深黑,似仍残留千度火焰。
     我写下:
     “景德镇的权力,不在高墙宫阙,
     而在每一次火舌舔过瓷胚时,那份生死交关的极致。”
     二、雕刻巷·老瓷人:泥与火之间的温柔之力
     第二日,我在雕刻巷中遇到一位老艺人,姓刘,七十有余,双手仍稳如铁。
     他正在雕刻一只茶盏外壁,图案是松鹤延年。我问:“现在还有人这样做吗?”
     他笑:“机器快,但没这股‘忍。”
     我说:“那你为什么不退休?”
     他说:“我不是做东西,我在留下指纹。”
     我写下:
     “景德镇的匠,不是为了生计,而是为了传。
     一刀一痕之间,是人心未凉的温度。”
     三、陶溪川文创街区:旧窑新火,青年的陶魂
     第三天,我来到陶溪川文化创意区。
     这里是旧厂房改建的文创街区,青年陶艺师、咖啡馆、展览空间汇聚其间。我看见一位年轻女孩在直播拉胚,泥土在她手中旋转如舞。
     她说:“我们不是为了复古,是要把瓷带进当代。”
     我问:“瓷器难火,做的人多,买的人少,怕不怕?”
第178章 景德镇:火中生玉,瓷里乾坤,一座千年窑火下的文明之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