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章 恩施:雾藏山魂,歌染溪声与大山深处的民族之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驱车前往梭布垭石林,那是一片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天然石阵。
     巨石如柱、如阵、如锁,仿佛天兵布阵,又似古人未竟的雕刻。
     当地一位白发导游说:“你看那块像战鼓,那块像鹰嘴,那边像两口亲嘴的石人。”
     我问:“你小时候害怕这石林吗?”
     她说:“小时候在里面迷过路,现在知道,那些不是迷,是提醒。”
     “提醒什么?”
     “提醒我们脚下有老祖宗。”
     我写下:
     “恩施的山不靠险峻出名,而靠寓意;
     石林是字典,每块石头都是一个音节。”
     五、下乡访寨:屋檐下的旧歌与新事
     第四天,我走入鹤峰县的一个苗寨,在一户人家借宿。
     木屋里铺着青石板,灶台还烧着柴火。女主人是位织布高手,她边织边讲,她的丈夫在深圳打工,儿子在县中读书,只有她守着家与布。
     “你觉得还值吗?”我问。
     她抬头看我一眼,说:“等他们回来,有布可穿,有饭可吃,有话可讲,那就值。”
     夜里,我坐在吊脚楼的廊下,听她哼起苗歌,那调子婉转回旋,像水缠石。
     我写下:
     “恩施的留守不是孤独,而是一种信念;
     家,不是等谁归,而是为谁留。”
     六、夜归恩施城:雾中灯火如画
     我最后一晚回到恩施城区。
     夜晚的恩施没有大城市的耀眼灯牌,却有一种山中独有的温和光芒。
     我在凤凰山公园俯瞰整座城,星星点点的灯光像藏在云雾中的烟火。
     几个年轻人坐在草地上放着音乐,唱着民谣。我坐过去,他们也不问我是哪里人,只递来一罐汽水。
     我写下:
     “恩施的城市,不是去抵抗山的约束,而是学会与山共眠;
     灯光不需要亮到刺眼,够看清路就好。”
     七、地图落笔·下一站荆州
     五天恩施之行,我从清江走到石林,从苗寨走进土司城,从古歌走入现代夜市。
     这是一座不争不抢的城市。
     她用山的宽厚包裹民族的柔软,用水的清音流转生活的节奏。她不站在历史显赫之上,却用日常、节令、语言、歌声编织出独一无二的文明织锦。
     我摊开《》地图,在武陵山心脏、巴楚之西、溪谷密语之地郑重落笔:
     “第161章,恩施已记。
     她是云中藏情的女儿,石中刻梦的山魂,
     是我脚下最温柔的一块土地。”
     下一站,是荆州。
     我要走出山地,返回江汉平原,去那座三国古都、楚文化核心的水城,听楚歌楚辞,重走荆州八景之路。
     我收好笔记,向东望去,轻声说:
     “我从山里走出,带着歌与雾——荆州,我来了。”
    喜欢。
  

第161章 恩施:雾藏山魂,歌染溪声与大山深处的民族之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