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9章 荆门:楚中门户,江汉枢纽——农脉与能脉共振的丘陵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他摇头:“他们只知道我值夜班,不知道我管的是几千吨的压力。”
     我写下:
     “荆门的工业,不靠宣言,只靠温度与压力;
     她用沉默维持灯火。”
     四、钟祥老城:中轴线下的古韵与烟火
     我从主城区驱车南下,来到钟祥市。
     这是明代襄王朱见澍的封地,宫殿遗址尚存。如今这座古城,多了些市井的烟火气。
     我站在明显陵的石兽前,感受那种“历史已退潮,气势仍在岸”的厚重。
     而街对面却是热闹的早点铺,卖豆皮、热干面、糍粑糖。
     一个小学生蹦跳着经过,问我:“你是来看古墓的游客吗?”
     我笑答:“我是来看这座城市的人。”
     我写下:
     “钟祥是荆门的镜子:前朝在地下,生活在地上。
     城不为帝王而活,而为平凡守旧。”
     五、夜游掇刀与漳河之滨:光未亮,心已归
     夜幕下,我走在掇刀区的城市绿道上。
     路灯不晃眼,空气里是湿润的草香。路边是练太极的老人,骑电动车的快递员,还有三三两两沿水慢行的恋人。
     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对我说:“这里工资不高,但日子不累。”
     我问:“你想去哪?”
     他说:“先把这一单送完,其他的,慢慢来。”
     我写下:
     “荆门的夜,不需要夜生活来定义;
     她的亮,是心里的松,是步子的稳。”
     六、地图落笔·下一站宜昌
     五天荆门之行,我从水库到老街,从稻田到炼油塔,从古代王陵走到现代车间。
     这是一座把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合为一体的城市。
     她不是某一种单一光芒的象征,而是各种能量在地下缓缓交融、在地表淡定运行的节点。
     我摊开《》地图,在楚中丘陵、汉水支流之畔,落下这第159笔:
     “第159章,荆门已记。
     她是泥上的城、水下的能、稻穗旁的笔;
     是一座以脚踏实地为美的城市。”
     下一站,是宜昌。
     我要奔向长江天险,站在三峡起点,听大坝轰鸣,看水电落差,感受长江文明与现代工程如何交锋又并行。
     我收好笔记,向西南方向望去,轻声说:
     “从丘陵走向巨峡——宜昌,我来了。”
    喜欢。
  

第159章 荆门:楚中门户,江汉枢纽——农脉与能脉共振的丘陵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