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4章 内江:甜水润骨,丹青藏心——画里人间的柔光之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三天,我走访了内江老糖厂旧址。
     过去这里是西南最重要的甘蔗糖生产基地,如今厂房大多已改建为文创园、展厅、社区广场,但空气中依然有淡淡的甜香残存。
     一位退休老糖工带我看老炉台,他说:“那时候我们叫‘熬命糖——三班倒、无空调,但没人想走。”
     我问:“你们怎么熬过来的?”
     他说:“因为甜嘛,总觉得吃苦是应该的。”
     我笑了。
     我写下:
     “内江的‘甜,不是调味剂,是一种性格基因:
     吃得苦,不喊苦,嘴上说咸,心里是热的。”
     四、街角日常:粉蒸牛肉、书画小摊与无声的热情
     第四天,我在老城区街头闲走。
     小巷里一家粉蒸牛肉店飘着香气,我刚推门,老板娘已热情招呼:“尝尝我们内江的‘甜辣,又麻又鲜不伤胃。”
     对面有位老书法家支着摊子,给人写“福”字,几个孩子在一旁玩“跳房子”,地上粉笔字是:“祝奶奶永远不老”。
     我买了一张书法“静”字,老人递给我说:“内江人吵不起来,天生声音小,脾气也软。”
     我写下:
     “这座城市不靠高音吸引人,
     她靠的是回音,是你走远之后还在耳边的回音。”
     五、地图落笔·下一站眉山
     五天内江之行,我从沱江水畔走到张大千画前,从糖厂旧址走到街边粉铺,从城市的细枝末节里,一点点地尝出她的“低调与定力”。
     这是一座没有强烈标签的城市,却有极其分明的体温。
     她不热,但不冷;她不强,但有骨;她不争,但始终在场。
     我摊开《》地图,在川南人文温带、丹青之根缓缓落笔:
     “第144章,内江已记。
     她是甜味之下的柔光,
     是不张扬中的长情,
     是画笔未干、水声未停的静美之地。”
     下一站,是眉山。
     我要北上进入“诗书传家”的古地,走进苏东坡的故乡,听三苏祠的廊下风,闻东坡肉的汤汁香,去看一座城市如何用诗词与家教,抵挡世间风雨。
     我轻抚纸角,轻声说:
     “甜过之后,是雅至——眉山,我来了。”
    喜欢。
  

第144章 内江:甜水润骨,丹青藏心——画里人间的柔光之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