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 昭通:云岭门口、乌江回响与板块之上的静脉之城[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无光条件下的药材,却能补气养血,被称作“地底金”。
     我蹲在田边,看一位五十多岁的汉子挖出一块如拳头般大的天麻。他手法熟练,动作像在解一道古老的密码。
     他递给我闻一闻,说:“你看它不长叶子,也不开花,但它养人。”
     我问他:“你愿意孩子继续种这个吗?”
     他望着田说:“地里有药,城里有梦,谁走谁留都好,命走得稳就行。”
     我写下:
     “天麻像昭通本身——不显山露水,不追热闹,
     但一旦被人理解,就让你知道什么叫‘沉气如山。”
     四、鲁甸废墟:碎裂之后的人间温度
     在昭通的第四天,我去了鲁甸地震遗址。
     2014年8月,这里发生6.5级地震,600多人罹难,数万人流离失所。如今,震中村庄已重建,一处纪念馆矗立在新街边缘,墙上是一排排刻着的名字。
     我站在那面墙前,风吹过脸,像有人低语。
     一位义工老者告诉我:“地动时我们什么都没想,只想着能不能拉出人。”
     我问他现在想什么。
     他指着新建的小学:“我们以前怕山,现在教孩子识山。”
     我写下:
     “有些城市不是在扩张中成长的,
     是在坍塌中重建的。昭通就是这样一座城——
     她用地震留下痛,用重建留下心。”
     五、地图落笔·下一站凉山彝族
     我在昭通走了整整六天,绕了一圈,从金沙江到鲁甸、从巧家到昭阳,再回到天麻田与旧屋顶下的老街市。
     这不是一座“令人惊艳”的城市,她没有网红滤镜、没有景点浮光,但她有山的重,水的猛,田的静,人心的稳。
     昭通不像云南的其他城市那样张扬,她藏着、守着、熬着、种着,一如她脚下这块板块交界之地——缓慢挤压,却从未放弃生长。
     我摊开《》地图,在滇东北高原的西坡之上落笔:
     “第135章,昭通已记。
     她是破碎之地的缝合线,是云岭高原的起笔点,
     是不为谁而醒,也不为谁而退的边地之城。”
     下一站,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我要跨过金沙江,真正进入彝族的心脏地带,去西昌、去冕宁、去布拖、去大凉山的天火、歌声与岩壁上写下的民族史诗。
     我收起笔记,遥望雪山之北,对自己低语:
     “高地之后,是高魂——凉山,我来了。”
    喜欢。
  

第135章 昭通:云岭门口、乌江回响与板块之上的静脉之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