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江门:华侨旧梦、西江暮影与骑楼回响的叙事章[2/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云吞、腊味、白切鸡的香气交汇,摊主们用粤语喊价,用笑声揽客。
     我在一家烧腊铺坐下,老板是第三代归侨,曾在菲律宾读书,如今继承祖业。
     他看我沉默,问:“你外地来?”
     我点头,他笑着递来一碟脆皮烧鹅,说:“吃。我们这里,不多问,先吃。”
     我问他:“你怎么看江门的过去?”
     他说:“我们没必要一直回头看,但不能不记得。我们这城市,有很多人,从来就不完整。”
     我写下:
     “江门的夜不是流光溢彩的奢华,而是记忆在烟火中的碎片拼贴。每一道菜,每一张桌,都是归国者、失联者、守候者的另一种告别。”
     四、鹤山石涧:厂房、侨屋与新一代的沉静野心
     第二天,我前往江门下辖的鹤山市。
     这里与主城区不同,工厂密布,街头是打卡上下班的年轻人,外卖骑手与物流货车在交叉口高速穿梭。
     在一家厂房后面,我见到一栋斑驳的侨屋,屋主是95后的年轻人,他正在维修屋顶。
     我问:“你住这?”
     他说:“不常住。我在厂里上班,这房子是太公留下的,我想先修好再说。”
     我问他:“你愿意留在这城市吗?”
     他擦了擦额头的汗:“不是愿不愿意,是这城市一直等着我们回来。”
     我写下:
     “江门不需要你多优秀,它只要你愿意回来。就像这片地,从没把你当外人,即使你走了三代。”
     五、地图与归根章节的清缓终止符
     夜里我回到江边,西江如练,江风如歌,头顶是华灯初上,脚下是百年石板。
     我摊开地图,从佛山到江门,不只是城市的相邻,更是从‘技艺到‘记忆的转调。这一章,不高昂,却极沉稳。它不讲“出发”,而讲“归根”。
     我在《》的页脚写下:
     “江门是中国篇章中的叙事章节。它用骑楼书写过往,用碉楼守护离别,用小镇喂养等待,用厂房迎接新生。它不是中心,却是情感的原点。它不大声,但它讲得清。”
     灯火下,老街慢慢熄声,江水缓缓退潮,我轻声说:
     “下一站,是阳江。
     一座临海而立、海盐与刀剪共舞的岭南边疆之城。”
    喜欢。
  

第73章 江门:华侨旧梦、西江暮影与骑楼回响的叙事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