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防城港:边海风门、港口律动与中越文化的潮汐回声[1/2页]

地球交响曲 是名为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北海西行,我沿着海岸线驶向西南。
     南中国海在这一段突然沉静,仿佛知道前方就是尽头;而陆地,也开始展现出它在边境的另一种面孔。
     车行至南湾时,一座夹在山海之间的城市悄然浮现——防城港,中国大陆最西南的海港之一,也是中越边界线上的重要节点。
     地图上,它是一只靠海的船;现实中,它却是一个靠近历史与现实的风门。
     一、港城印象:钢铁与潮水之间的呼吸
     进入市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码头吊塔与远洋船只。铁轨通港,货柜堆如山,赤红与蓝白相间,宛如沉默的巨人排兵布阵。
     我站在港区外的高架桥上望着码头,货船正在卸货,起重机缓缓移动,仿佛港口也在呼吸,只不过节奏沉稳如钟。
     一位港务工人路过我身边,他皮肤黝黑,眼神坚毅。
     我问:“你每天面对海,会厌吗?”
     他答:“不会。海给饭吃,风给路走。只要不怕晒,哪儿都能干。”
     他顿了顿,又说:“这地方风大。风不来,港不忙。”
     我望向远方海天交界处,那里风正在轻轻鼓动海面,像是在为码头上的工人们打着节拍。
     我写下:
     “防城港不是一个浪漫的海港,它不唱歌,也不撒娇,它只给你风、盐与铁。它说:我不美,但我动。”
     二、东兴口岸:一桥通国界,一街混方言
     次日清晨,我前往与越南芒街相连的东兴市,此地与防城港一体,既是边城,又是口岸。
     走在中越街头,我听到的是汉语、粤语、壮语、越语交织的市井交响——摊贩叫卖、游客询问、商贾讨价还价。
     我站在中越友谊大桥上,一侧是中国东兴,一侧是越南芒街,桥下河水静静流淌,却也仿佛在两国之间低语。
     桥边一位越南女孩在卖咖啡,她流利地说着汉语、越语、甚至几句英语。她说:“这里没那么多国的概念,钱能换,货能走,人也能来去。”
     我问她:“那你希望哪一边更好?”
     她笑:“风吹哪边,我在哪边晒太阳。”
     我写下:
     “国界不是墙,是一条会流动的线。对生活的人而言,那不是界限,而是谋生的广场。”
     三、京族三岛:海上民族与语音孤岛
     从东兴南下,我坐上小船前往防

第29章 防城港:边海风门、港口律动与中越文化的潮汐回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