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8章 搞定新钞票(二)[2/2页]

我在抗日卖军火 海棠花开在冬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求,日本政府不得不大量印制货币,这直接导致了旧日元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在 1945 年战败时,1 美元还能兑换 50 日元,但仅仅过了一年,到 1946 年货币改革之前,汇率已经飙升至 1 美元兑换 500 多日元,曾经有着黄金支撑的旧日元,其价值一落千丈,几乎沦为废纸。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于 1946 年进行了货币改革,新日元以 1:100 的比例取代了旧日元,第一版新日元随之诞生。这一版日元的面额包括 1 日元、5 日元、10 日元、50 日元、100 日元、1000 日元等,其中 1000 日元面值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面值的扩大,实则是对货币严重贬值的无奈应对,按照当时的汇率计算,1000 新日元仅能兑换约 2 美元。
     在设计上,这一版日元风格简洁,多采用鸽子、稻穗等象征和平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寄托了战后日本民众对和平的渴望,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货币信用体系亟待重建的艰难处境,而且受限于战后的技术条件,纸币的材质较为粗糙,防伪技术也相对简单。
     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日本的经济在战后废墟上逐渐开始复苏,尤其是借助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订单,工业生产得以快速恢复,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原有的日元在设计和防伪性能上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第二版新日元应运而生,其流通时间大致从 50 年代延续到 60 年代。
     这一时期,日元的面值体系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主要流通的是 100 日元、500 日元、1000 日元,5000 日元和 日元尚未发行,最大面值依然是 1000 日元。
     不过,此时的汇率由于受到政府的干预,被固定在 1 美元兑换 360 日元的水平,以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按照这一官方汇率,1000 日元大约只能兑换 2.78 美元,货币的购买力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下降。
     在设计上,这一版日元有了明显的进步,首次引入了名人肖像,比如 1000 日元纸币上印有夏目漱石的形象,这使得纸币更具文化内涵。同时,防伪技术也有所提升,水印等技术的运用增强了纸币的安全性。随着经济的复苏,货币的流通量大幅增加,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也更加频繁,这为后续日元面值的进一步扩大埋下了伏笔。
     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时期流通的第三版新日元,在面值设置上有了显着的变化。
    喜欢。
  

第788章 搞定新钞票(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