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眉头拧成川字,抓起搪瓷杯猛灌一口浓茶:“这个这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轰炸机,他们也没有说具体计划。只提了句是陆军的中型轰炸机,还说只要咱们开放外东北的临时机场,愿意在战后把卡拉绵群岛送给我们。”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死寂,只有窗外西北风掠过营房铁皮屋顶的呜咽声。林毅在心里快速盘算:历史上 B25 从航母起飞本就勉强,如果改道外东北,航程虽然缩短了很多,但从东京到浙江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个时代想在茫茫大海上发现这几架飞机是很难的,但是如果轰炸完东京穿越日本本州岛很有可能遭到日本航空兵以及高射炮的拦截。
“老将,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林毅将茶杯重重搁在桌上,瓷面与木桌碰撞出清脆声响,“美国佬的轰炸机从航母上起飞,本身就是险中求胜的打法。
如果降落在外东北,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太麻烦的事情。” 他故意顿住,目光投向墙上挂着的远东地图和日本地图。” 但是他们的飞机很有可能穿过不过日本本土,毕竟日本的航空兵和高射炮也不是吃素的。”
其实当时美国拥有的中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主要有四种。
航程最远的是 B17 “飞行堡垒” 轰炸机,这是一款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它的最大航程约为 3200 公里(在携带标准载弹量的情况下)。
该机型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服役,具备较强的远程轰炸潜力,主要用于陆基远程战略轰炸。
不过,由于其体型较大、重量较重,无法从航母甲板上起飞,而当时美国如果要轰炸东京,在缺乏靠近日本的陆基机场的情况下,主要考虑从航母出发,因此 B17 虽然航程足够,但受限于起飞平台,无法直接执行轰炸东京的任务。
其次是 B24 “解放者” 轰炸机,同样属于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它的最大航程约为 3300 公里(携带正常载弹量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B24 的部署规模还没有完全扩大,且其设计定位也是以陆基远程轰炸为主。和 B17 一样,它无法从航母上起飞,因此也不具备执行从航母出发轰炸东京任务的条件,更多是在后续战争中用于远程战略打击。
接下来是 B25 “米切尔” 轰炸机,这是双引擎中型轰炸机。其标准航程约为 2170 公里,但如果经过改装并加装副油箱,航程可进一步提升。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B25 已在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广泛使用,其双引擎设计和相对较小的体型,使其在经过特殊改装后具备了从航母甲板起飞的可能性。1942 年杜立特领导的轰炸东京行动中,使用的正是经过改装的 B25B 型。
为了执行此次任务,美军对 B25B 进行了针对性调整,拆除了部分非必要设备以减轻重量,并加装了副油箱,使其航程能够满足从航母起飞后抵达
第747章 美国人要轰炸东京(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