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佑不再多话,转身迈步往村委小院走去。
老马亦步亦趋跟在身后,陪着小心说,“陈大夫,菌菇养殖.......一定要在那边矿坑吗?”
陈佑点点头,“主要是温度要合适。窑洞也可以,不过地方太小了。
那处矿坑地方大,可以大面积养殖。”
老马脸上有些纠结,“可那处矿坑有一半在吴家堡的地界......”
陈佑哑然失笑,这俩村子看来仇恨不小啊。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盯着对方,“老马啊,我提出这个法子,只是想乡亲们的日子过的好些。
吴家堡我也义诊过,他们在我眼里,和你们并无区别。
我希望至少在这件事上,两个村子能合作共赢。”
马村长神色一阵变幻,片刻后长叹一声,“是我小心眼了,您放心陈大夫,至少在这件事上,我保证绝不拖后腿!
不过吴大奎那瘪犊子,我可就管不到了......”
陈佑哈哈一笑,拍拍对方肩膀,“这才对嘛!你去把老吴请来,我来和他说。
对了,顺便派人去山上,帮我喊两个女学生回来。
记住了,一个叫丁秋楠,另一个叫沈秀萍。”
马村长点头应是,小跑着去了。
陈佑回到村委东厢房,拿出纸笔,趴在办公桌上写了起来。
养殖菌菇法子很简单。
首先是选种。
门头沟属于太行山支脉,物产丰富,平菇、香菇、蘑菇都不少见。
雨后从山阴处的腐木堆、枯树根旁寻找新鲜菌菇,只要菌盖完整、无腐烂迹象的都能作为种子。
连带着附着的腐木一起挖回来,此时菌丝已扎进腐木,是天然 “菌种载体”。
随后是选料做培养基,木屑和枯木都可以。
马家村和吴家堡都种植玉米,选玉米秸秆更方便。
把玉米秸秆切碎煮软,拌上麦麸和腐殖土,堆起来发酵七八天就能使用了。
再将料子运进矿道,将带菌丝的腐木砍成块状撒在表面,铺上一层保湿稻草。
之后只要每天浇水,一个月后就能采收菌菇了。
往后每半个月一茬,能收三茬。
以矿坑面积估算,每茬能收个几百斤。
一年下来,为村子增收数千元应该问题不大......
半个多小时后,敲门声响起,门外马村长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陈大夫,我们方便进来吗?”
“进来。”
正写到关键处,陈佑头也没抬,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书写速度极快。
为了方便学习,他还配上了草图。
经常为制衣厂设计出口服装,他的画技还算过得去。
“吱呀——”一声,门被轻轻推开,老马和吴大奎身子微躬走了进来。
一眼瞥见陈佑正伏案书写,顿时屏住呼吸,垂着手站在原地,生怕打扰了陈大夫的思路。
身后安欣带着丁秋楠和沈秀萍跟了进来。
村里突然把两个女学生叫走,她放心不下,自然要过来看看情况。
老马、吴大奎这副拘谨模样,让三个女人都愣了愣。
看来陈老师在乡亲们心里的分量,比她们想象中还要高。
安欣很快回过神来,温声说,“两位村长别客气,都坐吧!”
那端庄大气模样,让两个土包子心里一震,不由生出自惭形秽心思。
他们答应一声,围着方桌坐下,那坐姿好似小学生般。
沈秀萍和丁秋楠对视一眼,眼底满是羡慕,安老师这气
第404章 见字如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