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盐铁私贩们的财路,就像被一把无情的利刃斩断一般,彻底断绝了。张潜所建立的官营体系和玄甲卫的铁腕缉私行动,让这些私贩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可谓是惨痛至极。
与盐铁私贩们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凤翔军兴债”的认购点前那热闹非凡的景象。这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富户们或站或坐,在树荫下悠然自得地摇着扇子,一边仔细盘算着利息,一边憧憬着未来盐铁专卖的“优先权”。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他们向王府靠拢、寻求新庇护和新财路的“纳名状”。
市集上,官盐铺子前支起了遮阳棚,为前来购买官盐的人们遮挡酷暑的烈日。虽说因为限购能购买的数量不多,但官盐的价格平实,质量也有保证,成为了这个炎热夏天里难得的“清凉”实惠。
百姓们手提盐袋,脸上露出些许宽慰的笑容。“大王和张度支真是办了件大实事啊!”这样的议论声,在茶摊、井边等地方不时地传来。
与此同时,田亩核查的胥吏们正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地头穿梭忙碌着。他们认真地丈量着每一块土地,仔细记录着相关数据。而王府派员监督的身影,也清晰可见。这让那些等待授田的百姓们心中稍安,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更让他们心头火热的是那些试种的占城稻!王府农官站在田间地头,声音洪亮地向众人宣讲着占城稻的种植方法和优势,并且亲自示范插秧、灌溉等操作。
试种田里,新稻苗在夏日骄阳的照耀下显得郁郁葱葱,分蘖旺盛,与旁边蔫头耷脑的粟、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稻苗显然比粟、麦更耐旱,这让农人们欣喜不已。
农人们纷纷围在田埂边,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修长翠绿的叶片,仿佛这些叶片就是他们未来的希望。
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希冀,嘴里念叨着:“老天爷啊,这稻子要是真能一年收两次,还这么耐旱……那俺家大小子去当府兵,家里剩下几口人的口粮可就有着落了!”
占城稻所带来的高产前景,无疑给这些底层百姓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它不仅缓解了他们对授田后家庭劳力减少的担忧,更为他们点燃了对未来温饱甚至富足的渴望。
酷暑加重了劳作的艰辛,鼓励行商也带来了些许活钱,但底层百姓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堪。
在这酷暑难耐的时节,王府法曹加强了对徭役征发的监督力度,严格下令要“
三百三十二章 变化(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