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身影稳步退出殿外,阳光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竟隐隐有了一种沉稳如山的气度。
殿门轻轻合上,殿内只剩下袅袅青烟和一片意味深长的寂静。
内阁大臣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陛下,太子殿下,真乃天授之姿。
温亭骤目光依旧落在俨儿离去的方向,嘴边泛起一抹笑容,任谁都能看出来,他有多骄傲。
但首辅还是有些疑惑,纵然太子聪慧有气度,但总能够感觉到皇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急迫。
皇帝急什么呢?想要快点把太子培养出来?
难道皇帝有着不可告人的隐疾?
这些都是猜测,首辅并没有宣之于口。
温亭骤对他们的猜测不感兴趣,他吩咐人去准备太子册封大典。
太上皇的作用也用的差不多了,册封大典过后,就该上路了。
*
崔玉蘅比她自己的封后大典还要紧张,但又不想把这种情绪带给儿子,因此看起来很纠结。
玄衣纁裳,华贵的令人窒息,沉沉压在孩子尚显单薄的肩上。
今天,是孩子的生辰,亦是册封大典。
从来都没让她操心过的孩子,即将要承担起更为深重的担子来了。
“娘,您不用担心,儿子会好好的。”
崔玉蘅准备抱抱他,可他穿着不易,就只是在他面前微微蹲下,与他平视:“俨儿,孩子,帝王路孤,只能你一个人走。”
没有多余的宽慰,只有母亲温情的嘱咐,但司俨微微颔首,稚嫩的脸上没有分毫犹疑,只有一种近乎执拗的沉静。
温亭骤站在他们身后一步之遥,玄色的龙袍衬得他身形越发挺拔,他看向母子俩,深邃的目光又同样落在那道长长的玉阶上。
司俨抬起脚,踏上了玉阶。
小小的身影在空旷的唯有灯火相伴的玉阶上,缓慢向上,当他终于踏上最后一级,双脚踏上太和殿前平整开阔的月台。
巨大的殿门敞开着,殿内幽深,列祖列宗的牌位在缭绕的香烟后若隐若现。
殿外,文武百官早已经肃立两侧,黑压压一片,鸦雀无声,无数道目光,审视的、好奇的、担忧地,甚至是淡漠的,齐齐落在他身上。
礼官手持明黄圣旨,高声宣告:“......咨尔皇九子承稷,天资粹美,器识宏深。虽在冲龄,已具人君之范……今授尔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礼官合上圣旨,并未立即进行下一步的册宝授予。
他转向司俨,目光锐利,声音拔高:“太子殿下,承嗣大统,首重敬天法祖,请殿下躬送太祖皇帝《勤政爱民祖训》首章,以昭诚敬,以铭心志!”
空气瞬间凝固,《勤政爱民祖训,》洋洋洒洒千余言,即使是饱读诗书的大臣,也未必能一字不差地脱口而出。
更何况一个孩童?这分明是临时加码的刁难,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逼他露出稚嫩无措的原形
第104章 太子册封大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