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舱的神经接口在沈逸耳后发出轻微的嗡鸣,数据流如细针般渗入意识。林悦的终端刚确认报名“夜间限时挑战”,系统倒计时便已同步启动。他没有回头,只是将最后一道战术指令推送到全队频道:【十二点整,全员进入虚拟战场风暴回廊,热身赛第一轮,对抗“灰隼”战队】。
指令发送完毕,主控台的沙盘界面自动切换为三组对战安排。沈逸指尖划过光屏,调出三支热身对手的历史战斗数据流。第一支是擅长快节奏换线的“灰隼”,第二支以地形控场着称的“铁壁”,第三支则是惯用心理施压的“影蛇”。风格迥异,却都曾在区域赛中击败过排名靠前的队伍。
“今晚不是预演,是实战压力测试。”他说,声音透过内通频道传入每个队员的耳机,“林悦,你打后排核心输出位,所有资源向你倾斜。但我要看到的不是稳定,是突破阈值的应变。”
林悦的手指在操作面板上顿了一下,随即回传确认信号。她没说话,但心跳频率在系统监测中微微上扬,仍在可控区间。
第一场热身赛在风暴回廊开启。地图刚载入,敌方“灰隼”战队便以双线突进打破对峙节奏。前压的张锐刚切入侧翼,对方中路三人瞬间转移火力,集火点直指后排。
林悦的法杖抬起,技能链即将释放,却在最后一刻迟疑。她判断敌方刺客会从右侧包抄,提前释放了防御符文,可实际突袭来自左翼高地。张锐在0.6秒内被秒杀,团队阵型瞬间失衡。
“换线太快,预判失误。”沈逸在内通频道中冷静通报,“林悦,你等了指令,但没人能替你做决定。”
团战结束,比分定格。己方败北。
训练室灯光恢复,众人摘下神经接口。林悦盯着自己的技能面板,被动技能“灵音共鸣”的进度条停滞在7%。系统提示浮现:【需连续三次精准预判敌方集火目标方可激活】。
“我……太依赖节奏了。”她低声说。
“节奏是你掌控的,不是你跟随的。”沈逸调出战斗回放,将前八分钟的数据拆解成时间轴投影,“他们打乱的是我们的反应链,不是决策链。问题不在你,而在整个团队的响应模式。”
他指向一组延迟数据——每当敌方突袭发生,队员平均响应时间比预设快0.3秒,但信息传递到执行端却滞后0.8秒。主指挥链成了瓶颈。
“非线性决策不是口号。”沈逸启动“天选系统”的“极速学习模块”,将三支对手的战术行为压缩成十秒数据流,投射至全息屏,“你们要做的,不是听我下令,而是在混乱中自己成为节点。”
数据流高速滚动,沈逸闭眼接入“策略模拟空间”。百万次推演在意识中展开,他设定复合环境变量:信号延迟300毫秒、视野遮蔽率45%、双线突袭触发概率78%。系统在十五分钟内生成500次推演结果,最终提炼出三条通用应对路径。
第一条:突发换线时,前排自动切换诱敌模式,不等指令即释放假信号。
第二条:后排输出位以技能前摇节奏为判断依据,放弃标准连招,改用“节奏诱导”释放机制。
第三条:侧翼伏击者放弃固定埋伏点,改为动态追踪敌方能量波动峰值。
三条路径被拆解为可视化指令图谱,分发至每位队员终端。沈逸没有解释原理,只说:“记住这些节点,不是为了执行,是为了在断联时也能打下去。”
第二场热身赛在废弃矿区回音谷展开。对手是“影蛇”战队,指挥位在语音频道中冷笑:“夜莺?听说是个漂亮女人,集火她,让她哭出来。”
频道内气氛一滞。有人呼吸加重,操作面板上的手微微发抖。
沈逸没有回应。他悄然启用“隐藏身份加持”,系统瞬间提升闪避率12%,并标记敌方锁定频率最高的三个时间点。
第一次集火,他侧身闪避,法杖轻点地面,释放假身诱饵。
第二次,他故意停滞半秒,引诱刺客突进,再以微操拉开距离。
第三次,对方锁定完成的瞬间,他反向预判走位,法杖高举,星陨之咒在0.3秒延迟后精准落下。敌方刺客在技能落点中心被直接蒸发。
“他们越轻视‘她,破绽越大。”沈逸在内通频道中通报,“记住,情绪是最大的漏洞。别让他们用一句话就打乱我们的阵型。”
比赛结束,己方胜出。沈逸摘下神经接口,耳侧传来一阵微烫。系统提示浮现:【“隐藏身份加持”累计使用达临界值,下次触发将自动延长持续时间】。
 
第434章 资格赛前的热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