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协议启动键按下瞬间,训练服务器同步载入全息舞台模型。倒计时归零,主舞台灯光逐排亮起,映出空旷的环形结构与悬浮在半空的赞助商品牌投影。沈逸没有摘下终端,现实中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确认指令,游戏内角色“夜莺”已站在队伍最前方,法杖轻点地面,三声清脆回响划破寂静。
“走位开始,按锁定脚本推进。”
队员们陆续进入位置。技术组同步校准延迟补偿参数,舞台边缘的数据流微微波动,技能判定区间已调整至与表演赛脚本完全一致。然而刚推进到第二环节,问题便浮现出来。
林悦负责的互动问答模块启动,她按照预录内容说出第一句台词,AR滤镜应声触发,虚拟花瓣从空中飘落。但就在她侧身转向镜头时,脚步比预定节奏快了半步,提前切入主视角区域。沈逸瞳孔微缩,视野右上角的系统界面瞬间弹出红色警示框:【非协议行为介入,存在叙事偏移风险】。
他没有出声,只是将“夜莺”的站位向右微移0.3米,重新封锁视觉焦点通道。整个过程不到一秒,无人察觉异常。
流程继续推进至表演赛段落。野怪刷新前的集结阶段,队员们的走位出现轻微错位,两人在转角处几乎相撞。技能释放窗口压缩,原本应由辅助位触发的控制链延迟了0.2秒,导致后续连招节奏紊乱。“绝境反杀”段落刚进入前摇,团队集体失误,大招未能衔接,战斗模拟直接判定失败。
观战席上,几名队员低头不语。有人低声抱怨:“这节奏太死了,根本没法发挥。”
沈逸关闭失败回放,闭目接入“策略模拟空间”。排练实时数据涌入,系统在百万次推演中提炼出最优操作路径,并生成动态投影轨迹。三秒后,他睁开眼,声音清晰传入频道:“所有人,退出战斗模式。”
下一瞬,“夜莺”独自立于战场中央。法袍随风轻扬,紫色光晕自脚底蔓延,如预演般精准覆盖每一寸地形。她抬手,三段位移接连触发,每一次闪现都卡在技能冷却极限,控场范围分毫不差。最后一记大招释放,漫天符文轰然炸裂,野怪群在0.01秒内全数清空。
全场静默。
技能释放时间轴浮现在空中,与原始脚本完全重合。没有多余动作,没有延迟误差,甚至连镜头调度的切换节点都严丝合缝。
“看清楚了?”沈逸的声音从“夜莺”口中传出,“这不是表演,是精确打击。你们缺的不是反应,是节奏控制。”
队员们陆续点头,有人重新调试手柄灵敏度,有人低声复述走位坐标。林悦盯着屏幕,忽然轻声说:“她的呼吸……好像和我有点像。”
系统后台自动记录:【形象真实度:98.7%】。但这句话未被标记为异常。
排练重启。
互动环节与表演赛的衔接再次成为瓶颈。林悦在第三轮问答中临时加入一个挥手动作,意图增强亲和力。可这一动作未录入AR触发逻辑,导致滤镜延迟0.4秒启动,恰好打断“夜莺”大招前摇的能量积聚阶段。
沈逸立即暂停进程,声音冷峻:“流程不是试验场。”
他调出“碎片收集兑换”界面,将三段失败操作数据合成为【团队协同误差分析包】,分发至每人终端。每份文件中标注了具体修正节点,包括走位角度、语音停顿、技能前摇缓冲区间。分析包打开后,自动播放错误片段对比,误差以红色高亮标注。
“下次再偏离脚本,我会直接
第422章 队员的活动排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