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4章 新队员的选拔[1/2页]

女装学霸逆袭电竞巅峰 脑洞大的咸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光透过战术室的防眩玻璃,在控制台边缘投下一道斜长的光带。沈逸指尖轻点,将影袭队副指挥发来的战术模型存入临时数据库。终端屏幕暗下的一瞬,他忽然意识到,过去七十二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已让现有队员逼近体能与反应的极限。五人轮换的协同熵值虽降至历史最低,但战术轮换的弹性正在收窄——他们需要新的变量。
     他调出战队资源面板,目光落在“人员储备”一栏的空白处。上一轮跨服模拟对抗中,替补席始终空着。一旦主力出现状态波动,整个战术链条将面临断裂风险。他起身,走向会议室,步伐沉稳,没有回头。
     林悦已经在会议桌前等了片刻,手中数据板亮着报名通道的实时流量图。见沈逸进来,她抬头:“报名人数破三千了,服务器刚扩容一次。”
     “来得正好。”沈逸落座,调出投影界面,“现有战术体系已经跑通了基础闭环,但缺乏应变冗余。我们需要能打破惯性的人。”
     会议持续了四十三分钟。选拔时间定在三天后,地点设在东部赛区的公开竞技中心,考核分为三轮:第一轮为系统自动筛选,基于报名者过往战绩、操作精度、反应延迟等数据建模评分;第二轮为现场个人赛,采用随机地图与禁用角色机制;第三轮则是团队协作模拟,由系统AI扮演高阶对手,测试临场指挥与配合意识。
     “重点不是操作多快。”沈逸在权限设置中加了一条新规则,“是看他们能不能在混乱中建立新的秩序。”
     林悦看着那条新增标注,轻声问:“比如……那种能预判AI校准停顿的人?”
     沈逸没回答,只是将“潜力挖掘预警”模块接入选拔系统。一旦有报名者的行为模式触发系统预设的高阶识别阈值,便会自动标记为“重点关注对象”。
     报名截止前十二小时,系统已处理两千八百七十六条数据流。沈逸坐在分析终端前,指尖滑动,筛选条件逐项叠加:近三个月参与过职业级对抗赛、团队贡献值高于75%、技能衔接误差低于0.15秒……最终,一百二十七人进入初选名单。
     其中三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第一个ID“灰隼”,在一场五人团战中曾以0.3秒的节奏差诱导敌方集火,反向触发地形爆炸,操作轨迹与“反向诱杀”模型重合度达89%。第二个ID“启明”,多次在团队崩溃边缘主动承担诱饵角色,死亡前平均完成2.7次有效控场,系统判定其具备“高风险决策偏好”。第三个ID“弦”,资料极少,但仅有的两场公开比赛录像显示,他在团队协作中习惯性调整站位,始终将火力引导至最优解路径,仿佛能“看见”系统热力图。
     沈逸将三人数据单独归档,标记为“变量候选”。
     选拔日当天,竞技中心外排起长队。全息投影在空中滚动播放着往届职业赛的精彩片段,人群喧哗,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沈逸站在观察区,戴着普通战术耳机,没有开启身份识别权限。他要以最原始的方式,看清楚每一个走进赛场的人。
     第一轮筛选在虚拟舱内进行。系统随机生成三张高复杂度地图,选手需在十分钟内完成生存挑战。AI行为模式经过加密调整,部分技能判定存在毫秒级偏移,普

第384章 新队员的选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