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巴格达深宫:龙旗阴影下的颤栗
     巴格达,金门宫深处。
     曾经夜夜笙歌、灯火通明的哈里发寝宫,如今却笼罩在一片死寂的阴霾之中。厚重的波斯地毯吸走了所有脚步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草药味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名为恐惧的气息。厚重的丝绒窗帘紧紧闭合,只留一盏孤零零的鲸油灯,在墙角投下摇曳不定、如同鬼魅般的巨大阴影。
     巨大的金丝楠木御床上,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哈伦·拉希德,蜷缩在层层锦被之中。他脸色蜡黄,眼窝深陷,曾经锐利如鹰隼的眼神此刻涣散而惊恐,布满血丝的眼球不安地转动着。短短数日,这位以“英明”和“雄才”着称的君主,仿佛苍老了二十岁。
     “不…不要过来…魔鬼…东方的魔鬼…” 哈伦猛地从噩梦中惊醒,发出一声嘶哑的尖叫,浑身被冷汗浸透!他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仿佛要驱散什么无形的恐怖之物。
     “陛下!陛下!您怎么了?” 侍立在床边的御医和心腹宦官慌忙上前,试图安抚。
     哈伦却如同受惊的野兽,猛地缩回手,惊恐地指着床尾悬挂的、象征哈里发权威的新月弯刀旗帜,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旗…旗!那旗…它在动!它在流血!它变成了…龙!赤色的龙!它要吞噬我!吞噬巴格达!快!快把它拿走!烧掉!”
     宦官和御医面面相觑,看着那面纹丝不动、在昏暗灯光下静静垂挂的新月旗,眼中充满了无奈和深深的忧虑。自从那晚在夜宴上看到大唐“回礼”——那原封不动送回、如同索命符般的“尘梦散”和盘龙印信后,哈里发便一病不起,噩梦缠身。任何与“东方”、“龙”、“毒”相关的事物,甚至仅仅是悬挂的旗帜、墙壁的纹饰,都会引发他歇斯底里的惊恐发作。他拒绝进食,除非每道菜都经过十名不同奴隶的试毒;他拒绝睡眠,除非枕边放满开过光的《古兰经》;他甚至拒绝离开这间被严密守卫的寝宫,仿佛外面随时会冲进唐军的铁骑。
     “毒蝎计划”彻底失败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宫廷和军队高层悄然蔓延。扎因丁和他那支精锐古拉姆小队全军覆没,尸骨无存!精心策划的刺杀,不仅未能伤及大唐皇帝分毫,反而将最致命的毒药和最深沉的恐惧,原封不动地送回了巴格达,直接摧毁了哈里发的意志!这消息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了每一个知情者的心上。恐慌如同无形的藤蔓,在巴格达这座“和平之城”的华丽表象下悄然滋生、蔓延。
     宰相叶海亚·伊本·哈立德跪在御床前,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毯,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和小心翼翼:“陛下…请您务必保重龙体!东方的异教徒不过是仗着一些奇技淫巧和卑劣的运气!我大食雄兵百万,真主护佑,何惧…”
     “闭嘴!” 哈伦猛地抓起枕边的一个玉枕,狠狠砸向叶海亚!玉枕擦着宰相的头皮飞过,撞在柱子上摔得粉碎!“运气?奇技淫巧?那你怎么解释?解释扎因丁是怎么死的?解释那毒药是怎么回到朕的桌子上的?解释那…那该死的龙!” 他嘶吼着,胸口剧烈起伏,“李琰…他不是人!他是魔鬼!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他…他在看着朕!就在这房间里!”
     哈伦的精神显然已处于崩溃的边缘。他缩回被子里,身体抑制不住地颤抖,口中喃喃自语,语无伦次:“完了…全完了…波斯丢了…埃及丢了…连…连朕的命…都要被他收走了…真主啊…您抛弃了您忠诚的仆人吗…”
     叶海亚看着眼前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睥睨天下的哈里发,如今沦落到这般模样,心中一片冰凉。他知道,哈里发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大唐的阴影,已经如同实质的巨山,压在了巴格达的上空。军心浮动,将领们私下议论纷纷,对能否抵挡唐军下一步的攻势充满了悲观。这盘西洋的棋,大食,似乎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
     亚历山大港:双头鹰的“善意”与灯塔重光
     亚历山大港,法罗斯岛。
     曾经悬挂大唐子民遗骸、浸透英雄薛直鲜血的灯塔基座,此刻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拂菻的能工巧匠,在帝国御前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指导下,正紧张地修复着在战火中受损的灯塔主体。巨大的滑轮组吱呀作响,将打磨好的花岗岩巨石缓缓吊起;工匠们喊着号子,用特制的米浆混合石灰砂浆,仔细地填补着裂缝;更有专门的队伍在清理灯塔内部螺旋而上的阶梯,更换腐朽的木构件。
     灯塔顶端,那面赤底金边的唐字龙旗,在强劲的地中海海风中,依旧猎猎招展,如同不灭的火焰。而就在龙旗之下,几尊崭新的、造型优雅的大唐“伏远弩”和“火龙出水”发射架,正由唐军士兵熟练地安装调试,黑洞洞的炮口和发射筒,威严地指向辽阔的海面。
     西洋水师都统制刘仁轨,与拜占庭海军将领、新任命的“地中海联合舰队协调官”马库斯,并肩站在灯塔半腰的平台上,俯瞰着繁忙的港口和波光粼粼的大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都统制,您看这灯塔修复进度如何?” 马库斯一身拜占庭高级军官的紫边锁甲,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指着下方忙碌的工匠,“我罗马的工匠,对修复此类古建筑颇有心得。陛下特意嘱咐,务必尽快让这座指引万邦的灯塔重放光明,彰显我们共同维护地中海秩序的决心。”
     刘仁轨捋着花白的胡须,目光扫过那些技艺精湛、埋头苦干的拜占庭工匠,又看向身边这位态度明显比之前的利奥恭顺许多的将领,心中了然。上次阿史那云持金牌硬闯航道的事件,以及大唐在“毒蝎计划”上展现出的雷霆手段和深不可测的情报能力,显然狠狠震慑了拜占庭人。伊琳娜女皇审时度势,立刻调整了策略,从之前的咄咄逼人、意图分羹,转变为如今的“积极合作”、“释放善意”。这修复灯塔,便是她递出的橄榄枝。
     “有劳女皇陛下费心,马库斯将军辛苦。” 刘仁轨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灯塔重光,乃万民所盼,亦是我大唐掌控海疆之象征。宇文大师督造,贵国工匠出力,本帅甚慰。” 他特意强调了“掌控海疆”和“象征”二字,点明灯塔的归属本质。
     马库斯笑容不变,仿佛没听出弦外之音,继续道:“另外,根据我们双方共享的情报,近期小股海盗在克里特岛以西海域活动猖獗,有袭扰商船之迹象。我帝国舰队已主动出击,清剿了三股海盗巢穴,俘获船只十余艘。相关海盗头目和缴获的战利品,已移交贵方处置。女皇陛下希望以此表明,罗马帝国始终是维护海上安宁、保障大唐商路畅通的坚定盟友。” 他递上一份清单。
     主动清剿海盗?移交俘虏和战利品?刘仁轨心中冷笑。清除的不过是些不成气候的小毛贼,真正的海盗主力是谁,双方心知肚明。这分明是拜占庭在展示肌肉、撇清关系的同时,向大唐示好,试图挽回之前因试探而造成的裂痕。不过,这种姿态,在目前西洋水师需要时间休整、巩固亚历山大港防务的阶段,倒也并非坏事。
     “女皇陛下维护海疆安宁之心,本帅代陛下谢过。” 刘仁轨接过清单,并未细看,“海盗为患,非一日之寒。贵我双方精诚合作,方能长治久安。至于这些俘虏…” 他顿了顿,“按我大唐律法,劫掠商旅、危害海疆者,斩首示众!头颅悬于港口,以儆效尤!马库斯将军可有异议?”
     马库斯眼角微不可察地抽搐了一下。斩首悬颅?这东方帝国的铁血手段…但他很快恢复笑容:“一切按大唐律法处置!我罗马帝国尊重贵国的司法主权。”
     “很好。” 刘仁轨点点头,目光投向远方蔚蓝的海面,“灯塔重光之日,本帅当登顶了望,与将军共饮一杯。愿这‘我们的海,永沐和平与繁荣之光。” 他再次使用了拜占庭人对地中海的称呼,但语气中的主导意味,不言而喻。
     双头鹰暂时收敛了锋芒,低下了头颅。而大唐的龙旗,在灯塔顶端,在修复的炮口映衬下,飘扬得更加威严。
     长安献俘:波斯明珠的归心与夜宴
     长安,朱雀大街。
     今日的长安城,万人空巷,沸腾如同节庆!宽阔的朱雀大街两侧,早已被汹涌的人潮挤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无不翘首以盼,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
     “来了!来了!”
     随着震天的欢呼声和雷鸣般的鼓乐响起,一支雄壮威武的队伍从明德门缓缓驶入!
     走在最前面的,是数百名盔明甲亮、手持长戟、迈着整齐步伐的北衙禁军“千骑”精锐!他们如同移动的钢铁城墙,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紧随其后的,是数十辆沉重的囚车!囚车内,关押着一个个形容狼狈、身着破烂大食军服或波斯豪强服饰的俘虏!他们有的眼神呆滞,有的充满仇恨,更多的是深深的恐惧!这些便是木鹿城之战和波斯平叛中俘获的大食高级军官、参与劫掠运粮队的波斯豪强首领及其核心党羽!其中,就有被高仙芝雷霆手段拿下、差点被灭族的巴赫拉姆!
     囚车之后,是长长的车队,满载着缴获的战利品:镶嵌宝石的大食弯刀、华丽的波斯地毯、成箱的金银币、珍贵的香料、稀有的战马…琳琅满目,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彰显着帝国的赫赫武功

第289章 惊弓之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