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妙啊...34;李明衍越看越觉得惊叹,34;这五个地方,每一处都是控制南北水路的关键。34;
他指着第三处标记:34;你们看这里,湘江和漓江最接近的地方,相距不过三十里。如果在这里开凿运河,就能连通南北。34;
34;但是,34;他话锋一转,34;如果在这里设置障碍,彻底封死通道,那么南北水路就永远无法贯通。34;
巫明恍然大悟:34;所以说39;凿通就是链接南北,刻意封闭就是万夫莫开39;!34;
34;正是。34;李明衍点头,34;这就是大禹的智慧。他不是简单地规划一条运河,而是设计了一个可以控制的系统。和平时期,打开这些节点,南北贯通,促进交流。战乱时期,封闭节点,南北阻隔,各自为政。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石室的墙壁上,还有更多的文字记载。这些文字极其古老,有些甚至各族族长都认不出。但通过上下文,李明衍大致理解了意思。
34;水者,万物之本也。34;
34;南北之地,山川阻隔。然山非不可凿,水非不可引。关键在人心——欲合则合,欲分则分。34;
34;设五地为关键,控三江之要冲。开则舟楫通行,物通南北;闭则天堑难越,兵阻千里。34;
李明衍读着这些古老的文字,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大禹的格局之大,远超他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个控制天下的战略布局。
34;还有这里。34;阿漓指着墙角的一处铭文,34;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34;
李明衍走过去查看。那是一系列奇特的符号,看起来像是某种计算公式。经过仔细辨认,他惊讶地发现,这竟然是在计算水流量和工程量!
34;十万人,十年之功...34;他喃喃自语,34;原来先民连所需的人力和时间都做过测算。34;
石室的中央,有一个石台。台上摆放着几件器物,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李明衍小心地拂去灰尘,露出了器物的真容。
一件是青铜制的水平仪,虽然简陋,但原理与后世无异。 一件是测量工具,可以用来计算距离和高度。 还有几块石板,上面绘制着更详细的工程图。
34;这些工具...34;子它惊叹道,34;千年前的人就有如此智慧?34;
李明衍心中感慨。是啊,我们总是低估古人的智慧。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他们凭借着对自然的观察和无数次的实践,创造出了这些超越时代的成就。
石室的深处,还有一个小门。推开后,里面是一个更小的密室。这里的墙壁上刻满了文字,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技术细节。
34;分水之法:高处建坝,低处开渠,使水自然分流...34; 34;引水之要:顺势而为,不可强求。水往低处流,此天理也...34; 34;控流之术:宽处缓之,窄处急之,深处蓄之,浅处导之...34;
这些都是最朴素的水利原理,但在那个时代,能够总结出这些规律,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
李明衍还发现了一段特殊的记载:
34;后人当知,此工程非一时可成,亦非一地可就。若时机未到而强行之,必生祸乱;若时机已至而犹豫之,则失良机。智者当审时度势,随机应变。34;
34;此非工程也,乃南地之枢机。用之以合,可通南北;失之者,永困一隅。34;
34;最关键的是这一句。34;李明衍指着最后一行文字:
34;三江五地,开合由心。后人慎之。34;
所有人都沉默了。
34;李君,34;译吁宋小心地问道,34;你打算...?34;
李明衍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四族的族长、阿漓、子它、韩谈...这些人因为各种机缘聚集在他身边,现在又共同见证了这个惊天的秘密。
34;诸位,34;他终于开口,34;今日我们所见,乃是先人留给后世的重托。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族的事,而是关乎天下苍生的大事。34;
火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他们的表情各异——震撼、兴奋、恐惧、贪婪...
喜欢。
第298章 水脉贯南北(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