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衍微微一笑:34;这第一步,便是拜访三大公族。魏国朝堂,既然被这三族把持。若能得他们支持,魏王也不好驳回。34;
34;这倒是实情,34;魏般点头,34;魏国虽名为君主之国,实则是这三大公族在朝中翻云覆雨。只是,他们素来只关心私利,如何能说服他们支持这等耗费巨大的国家工程?34;
李明衍眼中闪过一丝狡黠:34;所以我们要因人施策,让他们看到各自的利益所在。34;
34;谋术...34;张耳皱了皱眉。
李明衍继续阐述自己的计划,直到日暮西沉,三人才达成一致。
三天后,魏般和张耳陪同李明衍拜访了魏国第一老牌公族——河西魏氏宗族的族长魏咎。
魏咎是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有神,举止间透着世家大族特有的从容与傲气。他的府邸富丽堂皇,光是前厅就陈设了数十件珍贵的青铜器和玉器,显示着非凡的财力与地位。
34;族长。34;魏般躬身施礼。34;李先生乃是天下水利大才,多国的水利均受李君指点,这次特来引荐拜访族长。34;
34;久闻魏族长乃魏国柱石,今日一见,果然不凡。34;李明衍拱手行礼,言辞恭敬而不卑不亢。
魏咎略显傲慢地点了点头:34;听闻先生是秦国的水利专家,不知此来有何见教?34;
李明衍没有直接提及工程,而是话锋一转:34;族长可知,魏国与秦国的差距,究竟在何处?34;
魏咎眉毛一挑:34;哦?愿闻高见。34;
34;非是兵力,亦非地利,而是水利。34;李明衍胸有成竹地说道,34;秦国因都江堰而粮产丰盈,兵强马壮。而魏国虽有鸿沟等水利,虽颇为受益,却仍未至善至美,中间的获益空间,依然巨大。34;
魏咎来了兴趣:34;先生的意思是?34;
34;我近日听闻魏般介绍起正在推行的水利工程,颇有意趣。以我观之魏国若能依托现有工程,进一步建成完善的水利体系,不出三年,土地粮食必可大幅提升。34;李明衍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34;魏族作为魏国第一大族,所拥有的土地最多,届时获益最大,对国力提升,带来的贡献也是各族最大啊。34;
魏咎眼中精光一闪:34;哦?想不到李先生非我国人,却对我国水利如此关心。我公族本就是王族贵胄,国之利才是我族之向。不过,不知这田产具体能增产多少,这我倒未听魏般提及?34;说完,魏咎扫了魏般一眼
魏般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幅详细的地图,上面标注了魏族在大梁周围的所有土地,以及底筹工程完成后预计增产的数字——这些数字经过精心计算,看似客观,实则颇有夸大,足以打动对方。
魏咎看着地图上那些诱人的数字,眼中的贪婪之色越来越浓。他抚须沉思,忽然问道:34;不知此工程预计投入多少?我族需要承担哪些成本?34;
李明衍微微一笑:34;以我观之,此乃国家投入,投入应用朝堂预算,不知魏般如何看待?34;
魏般马上接话:34;正是此理,族长只需在朝中支持此议,不必额外承担任何成本。34;
魏咎闻言大喜,立刻表示会在朝中全力支持此事。临别时,他还特意嘱咐魏般:34;此事关系魏族利益,你也是我族旁支,务必保密,莫要让其他两族捷足先登。34;
走出魏府,全程一言不发的张耳忍不住低声道:34;先生这是在饵诱权贵,有失君子之道。34;
李明衍平静回应:34;非也,这是让私利服务公益。他们本就应得的利益,我只是让其更加明确可见。34;
魏般在一旁连连点头:34;李先生所言极是。如今局势危急,不得不用些权宜之计。34;
张耳长叹一声:34;且先试一试吧。只是此事需谨慎行事,不可过甚。34;
接下来两天,他们又分别拜访了另外两大族的族长,以相同的策略打动了对方。张耳对东梁公族着重强调军事防御的价值,暗示一旦插手此事,便可从河西公族中分走军权,而魏般则对南梁公族大谈商业航运的便利,南梁公族一点就透,凭着南梁公族的外交便利,可在其中大为获益。
李明衍在其中反复穿插,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竭力调和,竟然促成三族代表共同同意支持工程,当然也多了一个条件是34;三名共享34;——东梁公族派人插手了工程的军事护卫权,河西魏氏则把手伸进了财务管理,南梁公族打着技术交流的旗号,负责与各国联络。
李明衍甚至还提出,让魏般上奏,请国家史官进行历史记载,大书特书各公族之为国为民,各公族皆大欢喜,被李明衍的提议迷的如痴如醉,纷纷表示李君不愧是天下大才,争相对李明衍等人进行宴请。
魏般欣喜若狂自不必表,张耳也若有所思,开始重新审视李明衍的手段。
一日,离开南梁公府邸后,张耳主动与李明衍并肩而行:34;先生此招,不似水工之法,倒像是兵家之道,用兵之道才讲求分而求之,各个击破。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
第109章 巧计算王心(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