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谋逆陷囹圄(下)[1/2页]

川流不逝:我在古代修水利 数涌智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廷尉署的大堂焕然一新,朱漆焕发光彩,铜器擦拭一新,檀香袅袅上升,弥漫整个空间。两旁站满了文武官员,气氛肃穆而紧张。
     李明衍被带入大堂,跪在正中。他环顾四周,发现原本的廷尉已不在座位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面容刚毅的中年官员,身着玄色官服,腰佩青铜印绶,显然是新任廷尉。
     忽然,外面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和号角声,众官员纷纷俯首:34;秦王驾到!34;
     李明衍低头跪伏,听到一阵沉稳的脚步声渐近,一股威严的气息随之而来。抬眼偷瞄,只见年轻的秦王嬴政一身黑色龙纹常服,头戴金冠,神情威严,目光如电,缓步走向高台,在王座上落座。
     34;平身。34;秦王威严的声音回荡在大堂中。
     众人起身,只有李明衍仍跪在地上。
     34;李明衍,34;秦王的声音犹如金石相击,清晰有力,34;寡人闻你因发掘古墓,被控谋反,今日特来亲审此案。尔可有话说?34;
     李明衍抬头,直视秦王,声音坚定:34;多谢大王明察!臣确实冤枉!臣确实发掘了一处古墓,但那是一处水工遗址,内有水利技术图录,对解决水渠的难题大有裨益。微臣此举,只为完成大王交付的修渠使命,造福百姓,绝无谋反之心。34;
     秦王点头,示意一旁的官员:34;廷尉,宣读案情。34;
     新任廷尉上前一步,他声音洪亮,不卑不亢:34;启禀大王,臣已重新审阅此案证据。李明衍确实于泾水渠项目中发现并开启一座古墓,取用墓中水利技术。然此举是否构成谋反罪,尚需进一步查证。34;
     秦王微微点头:34;据寡人所知,你确为修渠而去发掘古墓,而非有意破坏先人遗迹。然有人告发你借此破坏秦国水德,意图谋反,此事重大,寡人不得不查。34;
     34;大王明鉴,34;李明衍恳切道,34;若我真有谋反之心,何必日夜苦心修渠?那渠成之日,正是秦国沃野千里之时。试问,哪个谋反者会如此认真的修建水利工程?34;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34;言之有理。然据报,告发你者非无名小辈,而是朝中重臣,言辞凿凿,证据确凿。34;
     大门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被带入大堂。李明衍定睛一看,不由得心头一震——来人竟是赵易!
     34;赵易?34;李明衍难以置信。
     李明衍心头如遭雷击!赵易不正是当初举荐他修建泾水之渠,并共同准备廷议,要他同心同德的那位官员吗?怎会是他在背后捅刀子?
     赵易缓步走入。他还是那副文质彬彬的模样,只是眼中少了几分往日的热情,多了几分冷静。
     34;臣赵易,参见大王!34;赵易行礼,声音恭敬而镇定。
     嬴政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34;赵卿,据闻是你向廷尉府举报李明衍谋反?34;
     赵易起身,面色从容,似乎早有准备:34;回大王,臣与李明衍共事多日,本以为他忠心为国。岂料前日有民夫上书,称李明衍擅开古墓,破坏水脉阴阳,有损水德,恐影响秦国国运。臣思之再三,深感此事重大,故而上书廷尉府,请求彻查。34;
     34;此言何以见得?34;嬴政平静地问。
     赵易侃侃而谈:34;自古水利关乎国祚。大王治国以水德立世,而李明衍却擅动禹工古墓,意图改变水脉走向,此乃动摇国本之举。更可疑的是,他竟与百越女子勾结,而百越之地与楚国相邻,楚国与韩赵一向交好,恐怕其中另有隐情。34;
     李明衍听得目瞪口呆。赵易竟然将毫不相干的事情串联在一起,硬生生编造出一个34;阴谋论34;。尤其可笑的是,他还把百越、楚国、韩赵都扯了进来,仿佛李明衍是国际间谍。
     34;赵易!34;李明衍忍不住反驳,34;赵大人此言何意?当初就是你举荐我主持郑国渠,如今却翻脸不认,诬陷我谋反?34;
     赵易冷笑一声:34;正因如此,我才不得不举报。当初见你水工技艺不凡,以为是国之栋梁,谁知竟是心怀鬼胎之徒。你打着修渠的幌子,暗中盗掘禹工墓葬,危害大秦水德,其心可诛!34;
     新来的廷尉适时打断:34;李明衍,你可认罪?34;
     34;下官绝无谋反之心!34;李明衍昂首挺胸,34;确实发掘并研究了古墓,但那纯粹是为了解决渠道技术难题。至于什么改变五行水德,简直荒谬绝伦!34;
     廷尉微微点头,目光中似有赞许之色:34;你且详述古墓发掘经过,以及如何利用墓中技术解决工程难题。34;
     这个问题恰到好处,为李明衍提供了澄清事实的机会。他立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详细讲述了发现古墓的经过、研究墓中水利技术的过程,以及如何成功应用于渠道建设,解决了层岩交错和哭泉等难题。
     讲述过程中,李明衍注意到廷尉不时微微颔首,似乎在暗中引导他朝有利的方向发展论述。
     34;所以,这些古老的水利技术非但没有损害秦国水德,反而帮助完成了泾水之渠这一利国利民的大工程。34;李明衍总结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议论纷纷。廷尉适时追问:34;你认为古墓符合天意、顺应水德?34;
     李明衍心领神会,明白对方是在给他提供辩护的方向。为了保命,他决定顺着对方的引导,以当时人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李明衍正色道,34;那古墓并非什么先人陵寝,只是上古水工先贤的墓葬。先贤精通水道之术,故葬于水脉要冲。而我等能够发现并理解这些古老技术,恰恰证明了秦王和秦国与水德相契合。这难道不是水德体现的明证吗?34;
     34;此言有理!34;廷尉点头赞同。
     正当舆论向有利于李明衍的方向发展之际,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廷尉署外传来:
     34;老夫邹衍,求见秦王!有要事禀报!34;
     殿内瞬间肃静。秦王嬴政目光微动,略一沉思:34;宣。34;
     邹衍缓步入殿。他向秦王行礼后,捋须微笑:34;老朽略通天象。听闻李明衍盗掘禹工古墓一事,特来为大王解惑。34;
     他踱步至殿中央,声音忽然变得庄严肃穆:34;根据老朽推演,秦国得水德而王,此乃天命所定。水德之源,蕴藏于地脉水脉之中,尤其是上古水工先贤的墓葬,更是水德精华所在。34;
     邹衍转向李明衍,声音陡然升高:34;李明衍挖掘禹工墓葬,破坏水脉连接,导致水德外泄,这是直接威胁秦国国运的大逆之举!34;
     他从袖中取出一幅图卷,徐徐展开,其上绘制着复杂的星象图和水脉图:34;根据老朽推演,李明衍发掘古墓的位置,恰是泾水七十二水脉汇聚之处,也是秦国水德根基所在。其行为已造成水德损失三成有余,若不及时处置,恐影响王上之体,甚至危及社稷基业!34;
     这套复杂的理论在这个迷信阴阳五行的时代,却极具说服力。一时间,殿内众人面露震惊之色,纷纷对李明衍投以谴责的目光。
     34;依老朽之见,34;邹衍最后总结道,34;唯有斩杀李明衍,以其血祭天,方能平息天怒,恢复水德!34;
     此言一出,殿内一片哗然。廷尉也面露难色,显然被邹衍的言论所震慑。
     34;王上明察!34;蒙武突然跪地高呼,34;李明衍虽有不慎,但绝无谋反之心!望王上念在其功劳,从轻发落!34;
     除了蒙武,殿内再无一

第47章 谋逆陷囹圄(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