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军吏押着李明衍离开了院落,走入内城,穿过街道。临近黄昏,街上行人稀少,几个挑着担子的商贩正收拢货品,向市亭旁的窝棚退去。夯土房屋的檐角挂着风铎,黑漆门扇上的菱形纹饰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行走约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一处夯土台基上的府邸前。大门两侧立着虎形石雕。两名司空属吏推着李明衍进入院落,穿过前院的听事厅,最终来到一间摆满简牍的厢房前。
34;人带到了。34;军吏向厅内作揖道。
34;带进来。34;厅内传出一个年轻而清朗的声音。
李明衍被推入厅内,只见正中高座上端坐着一位年轻男子。他约莫二十出头,身着玄底赤缘深衣,宽袖收口处绣着雷纹,腰间革带嵌青玉牌,铁梁法冠下的眉宇冷峻如刀,案头青铜书刀与律令简牍无声彰显威仪。
军吏将李明衍推至堂下,然后退到一旁。那年轻官员居高临下地打量着李明衍,眼中闪烁着犀利的光芒:34;你就是李明衍?34;
李明衍强自镇定,躬身行礼:34;李明衍,见过上官。34;
年轻官员微微颔首:34;我听闻司空令杨武禀报,说是你在途中解决了山路崩塌的困难,用水火之法开辟了通道,可有此事?34;
李明衍心中微微放松:34;确有此事,不过是借助溪水之力,并无特别之处。34;
34;无特别之处?34;年轻官员嘴角浮现一丝讥讽,34;寻常人能想到用水冲、火烧的法子治山?来,详细说说你是如何做的。34;
李明衍深吸一口气,开始一五一十地讲述整个过程——如何观察山势水流,如何设计引水坝,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石块开裂,以及如何组织人力进行施工。
说到专业处,李明衍的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语气也变得流畅自信。
34;你说溪水冲刷的力量,是否与流速有关?34;官员突然问道。
李明衍一愣,这问题颇有深度。
34;确实与水速密切相关,而速度又取决于坡度和水量,34;李明衍回答道,专业知识不自觉地从口中流出,34;当水从高处落下,势能……呃……冲击力越大。我们在上游筑坝,既是为了蓄积更多的水量,也是为了形成落差,增加水流冲击力。34;
年轻官员双眼一亮,身体微微前倾:34;你对水之理解,似乎颇为独到。再问你,若遇河道湾曲处,水流冲击岸壁,日久必致崩溃,如何防治?34;
34;此乃水流冲刷之力所致,在弯道外侧应以大石堆砌,内层夯以黏土,外层以石块错落相叠,留有缝隙使水可渗透而不致积压。更好的是,可在上游适当位置修筑导流堤,分散水势,减轻弯道处的冲击。34;
年轻官员站起身,踱步走到李明衍面前,眼中闪过一丝诧异:34;你真是一介囚徒?此等水利之见,即便在咸阳城中的水工官吏中,也不多见。34;
李明衍谨慎地回答:34;回禀上官,小人确实因不通礼法被判为囚徒,但曾随师学习水利之术。34;
34;师从何人?34;
李明衍一时语塞,总不能说自己来自两千多年后的未来,学自现代水利工程学。他低头沉思片刻:34;先师已故,不便提及。34;
年轻官员目光如炬:34;何必说谎。34;他冷冷地说,34;但我不在意。只要你确有本事,身世来历并不重要。34;
李明衍惊讶抬头,只见那年轻官员已回到座位,拿起案几上的竹简翻阅。
34;听说杨武告诉众囚徒失期当斩,34;官员头也不抬地说,34;这才迫使你提出水火合用之法。34;
李明衍小心翼翼地点头:34;确实如此。34;
官员啪地合上竹简,面色严肃:34;你可知秦律?34;
34;按秦律,押送囚徒,若遇天灾人祸导致延误,不会处斩囚徒,最多只是延长刑期。而押送官吏,只需捐献两面盾牌抵罪。34;官员的声音忽然冷了下来,34;杨武以失期当斩威胁你们,是欺瞒!34;
李明衍如遭电击,浑身一震。他想起那些因试图逃跑而被斩首的囚徒,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怒意和悲凉。
34;他为何...要如此?34;李明衍艰难地问道。
官员冷笑一声:34;两面盾牌,价值不菲。杨武不愿损失钱财,便以性命相威胁,逼你们加紧修路。34;他顿了顿,34;不过,他却如实上报了你的功劳,甚至专门提及了你的水工之术。34;
李明衍站在原地,只觉天旋地转。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在严苛的法律之下,人心也变得如此难测。杨武可以为了两面盾牌而用谎言威胁囚徒性命,甚至不惜杀人;却也能在事后如实上报功劳,不据为己有。
34;李明衍,34;年轻官员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34;我欣赏你的才能。你可愿为水工署效力?都江堰工程,由家父主持。我负责部分水道设计与施工调度。若你愿意,可为我幕僚,参与水利维护。若你确有真才实学,日后或可恢复庶民身份。34;
李明衍心脏狂跳。这是天大的机会!从囚徒到幕僚,从流放犯到庶民,简直是命运的转折点。但他还有一个疑问:
34;敢问上官尊姓?34;
年轻官员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傲气:34;我姓李,名兆,家中行二。我父,乃蜀郡郡守李冰。34;
喜欢。
第2章 此世心难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