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6章 阴云再起[1/2页]

异世为盗 知秋一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主府里,徐骄独坐高山,身旁杵着落日弓。
     城外一战留下的伤终于痊愈,身体的感觉也比以前多了一份难言的美妙。
     在战斗中前进,在战斗中成长。这话有几分道理,可他不是暴力狂,也不是疯子。体内天地之力越发充盈,如今已像一片湖泊,平静不起波澜。
     内心如古井,这感觉有着难言的舒畅。心神散开,灵魂彷佛飘出身体,飘到山下,飘向公主府的每一个角落,他看到小山,看到三猫,还看到了笑笑。
     飞呀飞,似乎飞向云端……
     太庙。
     “你又来了!”鬼王轻声说,可太庙里没有人,只有他自己。但他能感觉到徐骄的存在,圣人与天地合一,天地间的一切玄妙,都逃不开他们的感知。
     “你能看到我?”徐骄惊愕:“我以为,这只是我心神静到极致时的幻境。”
     鬼王说:“等你到了我这一步,就会发现:虚与幻,真与假,其实没有太大差别。心向大道,我们追求的不是强大,而是心中所想,便为眼前所见。”
     “这不就是强大么,无与伦比的强大。”
     “明帝一怒,流血千里。”鬼王说:“我心念动,一里之内,连只蚂蚁都捻不死。你觉得,我与明帝,谁更强大?”
     徐骄若有所悟。
     鬼王又说:“你虽修奇术,但不过宗师之境,凌清霜的春秋剑意乃我亲传,方迎山的赤阳功,乃是老师简化龙神功所得。可现在你活着,他们却死了,谁更强大呢?”
     徐骄沉吟道:“我杀了他们,恐怕一句对不起,无法交代……”
     鬼王一笑:“有虎下山,欲吃老牛。却被老牛用角顶死,谁错谁对,谁有罪?”
     徐骄沉思:“对错是非,确实难言。可他们毕竟是你徒弟,尤其是凌清霜,若非迫不得已,我不会杀她。”
     “她和方迎山又有何不同,他们和山下耕夫耕妇,又有何不同?”
     徐骄说:“方迎山也就罢了,凌清霜毕竟是凌风之后。”他看向雕塑,说实话,明君绝世容颜,凌风只能算一般,甚至比一般还要一般些。
     鬼王说:“又回到那一句话:心中所想。他们心里想的并非眼见的事实,我活了一百多岁,之于老师仍有感激。他养我教我,引我入大道。老师后人,于我又有何恩德?每个人都能想,但所想成真,才是自由。当你感觉到自由的时候,便是真的强大。所谓大道,也不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心所想,天地随我而变。”
     徐骄听的想冒冷汗,这不是自大,不是狂傲,这是疯子。
     “这不是人的追求,因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达到这个境界。”
     “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道之极致,谓之道生。道生,则能超越神明,自然无所不能,彻底摆脱天地束缚。”
     “这世上没有神。”徐骄说。
     “你可知悟道之地?”
     徐骄想起天都玉录。
     鬼王说:“天遗老祖曾言:悟道者,神陨也,可见这世上是有神的。若我此生,不能跨入真人境,临死之时,当去悟道之地,感受一下神迹。”
     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徐骄压根儿不大相信,机会难得,他说:“关于修行,有疑问请教……”
     “我教不了你。”鬼王说:“你我的路不同。而且也不能教你,因为,我没这个资格。”
     鬼王随手一挥……
     徐骄猛地睁眼,就像一场梦。
     落日弓还在身边,散发着淡淡的天地之力波动。心想:鬼王此人,并非无情,而是看透是非恩怨。高人高心境,有欲而无求。
     想起城外那一场大战,方迎山绝顶实力,力压几位大宗师,赤阳功威力,他没得可说。可那凌清霜,人剑合一,如果不是莫雨手中有那把刀,可以劈开天地之力,自己早就死了。
     再想想自己,似乎没什么厉害的绝招,能够跨级打怪。
     就在徐骄沉思的时候,皇宫奉天殿里,众臣心中惊骇,难以言表。
     按照明居正的说法,所谓的军机处,无权无责,无职无品。但参与一切军机政务,不但取代军部功能,就连内阁也成了摆设。
     徐元是个老狐狸,怎会看不出这一点。此法意在加固皇权,他不方便说什么。
     明中岳此生做的事,就是在维护皇权,但绝不能同意这个方法。皇权独大,圣朝的未来,就要寄希望于帝王的开明睿智。但没有人能保证,历代帝王都是有为之君。
     当手握天下大权,有人选择实现野心,有人选择实现欲望。就像前朝覆灭,只不过一任帝王骄奢淫逸,便葬送大好江山。
     “这法子有待商榷。”明中岳沉声说道。
     徐元很意外,这老头竟然反对。
     “这是个好法子。”徐元说:“军机处也相当于内阁,且更少掣肘顾虑,军机政务,应能看得更完善通透,不过得有细则。”
     明居正说:“我已有细则……”
     “不行!”明中岳说:“此法皇权过大……”
     明帝眉头一皱:皇权难道不应该是最大的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中岳又说:“徐元,你可还记得,当年明君因何顾命我们三人辅政治国。就是担心皇权不受约束,又像历朝历代那样,十世而亡……”
     明帝不满道:“叔祖说的也在理,兴盛衰亡,前车之鉴,后世应心有警惕。明居正,你这个法子虽好,但还有疏漏之处。砍了军部,设军机处,将士用命,若没有高位,岂不让人心寒。”
     其实朝中大臣心里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先不说好在哪里,至少,他们头顶少了徐元,明中岳两个老头。既然都是陛下臣子,那就都应该听陛下的话。
     明居正又说:“陛下的担心,臣也想过,只要改军制就行。”
     明中岳冷声道:“你还要改军制?”
     “废了军部,军制当然也要改。”明居正说:“自圣朝初建,便有东西南北,征平镇安十六卫。如此多年来,从未变过,此乃大忌。皇权稳,天下安,刀兵第一。陛下,臣建议,撤掉十六卫,改设东南西北,京畿大营五卫,设行军总管,一品衔。水兵,骑兵单列。总管之下为大将军,大将军之下为将军,设十营为师,十师为军。军之主帅,三年轮调,师之主将,五年轮调……”
     徐元听到这里,暗赞明居正简直是个奇才。将帅轮调,便不怕他们把控军权,行军总管不变,军队指挥也不会是大问题。如此一来,就没有拥兵自重的风险……
     明帝眼放精光,这是个绝妙的法子。他用了十几年,那些大将军,也只信得过一半人。但明居正这法子,趁着独孤鸿的死讲出来,恰逢其时,以后军权只会在自己手上。
     明中岳当然知道这个妙处,可皇权膨胀,无从约束,这是取亡之道。
     “明君所留,皆有深意,岂能随便更改。”明中岳说。
     明居正轻笑:“时代进步,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必然看的更高更远。焉知陛下雄心壮志,不如先王,不如明君呢?”
     “你大胆!”明中岳大怒:“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明居正脸色一沉,把头低下。这是他最大的弱点,他不能让这个弱点永远跟着自己,永远成为明中岳手中的棋子……
     明帝咳了一声:“叔祖不用发火,朕自然是不如明君的。可朕也是明君血脉,即便不如,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明居正留下,退朝……”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明帝的不满,因为他说了最难听的话。
     血脉!
     明中岳虽然姓明,皇室尊长,可他只是明君养子。严格说来,他与皇室一点边都搭不上。
     百官退朝散去,两个老头走在最后。
     徐元说:“你教了一个好孙子出来,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谋略,假以时日,必然权倾天下。如果说他能改朝换代,我也不会惊讶。”
     明中岳闷声不语。
     徐元又说:“讲真心的,你孙子的主意真是不错。既能巩固皇权,又能去除兵患。实在是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明中岳冷哼:“我不信你看不出来,废除军部,设立军机,同时也把内阁架空,皇权之盛,难以抑制。不出三世,必然盛极而衰……”
     徐元冷笑:“明老头,你越来越糊涂了。是否盛极而衰,不在于帝王是否大权独揽,而在于天下之民有没有活路。这条活路,从来就不是帝王能给的,而是有多少人,堵在这条路上——”
     “只要盛世绵延,百姓就不会乱,天下就不会易主。”
     “哼,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徐元笑道:“门阀,世家,权贵,全堵在路上,不是你一个科举就能解决的。如今盛世太平,留一口汤,百姓还能活。终有一日,天灾人祸,这些门阀世家权贵,连一口汤都不留。没了活路,百姓才不管这天下姓甚名谁。他们只要活!我这一生所为,无非就是让他们活着。连让他们活的更好,都不敢奢望。”
     明中岳冷声道:“所以,你也想做门阀,想做世家?”
     徐元摇头:“明中岳,你心太大,站的太高,看的太远。我没你那么清高。可我心里清楚,今日,你我之所以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大殿上的帝王,而是脚下万民,用肩膀托起来的天。”
     明中岳何等才智,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身份,地位不同,坚持与追求也不同。他只想圣朝延续千秋万世,所以权利是他最关注的。
     徐元不同,他根本不相信千秋万世,纵观历史数千年。历朝历代,昌盛,衰败,灭亡,无外乎那么几个原因。但就像魔咒一样,谁也摆脱不掉这个宿命。
     明居正将自己心中想法一一说出,明帝大为心动。此法的妙处,就是不用太过费心,便能大权独揽。只不过,设立军机处,架空内阁,徐元必定不愿。更意外的是,徐元还没说话,明中岳就先反对。
     他不是最在意皇权稳固?如此绝妙的法子,反倒不赞成。
     “你很好。”明帝说:“叔祖把你教的不错,这法子也好,只是阁老和叔祖,他们

第226章 阴云再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