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骄不明白,朝堂议政,关他什么事。为什么内卫的人来找他,说明帝宣见。
宣就宣吧,他也想见见明帝,看这个不可一世的君王,是个什么德性。
奉天殿他来过,不过是站在奉天殿顶。想一想,这百官威严,帝王端坐的地方,曾被自己踏在脚下,就难免有一种意淫的快感。
内卫进殿:“回陛下,徐骄到了!”
“宣……”
这就是明帝的声音。徐骄心想:虽然音质不同,但这感觉,和黑甲人是一样的。透着种漠视一切,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霸道。
徐骄走进去,大殿一片寂静。
他先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明居正,后者对他微微点头。又看到站在一边的公主怜,心想:她怎么也在,难道与我有关,不是问询奸污之事吧?当着满朝大臣的面,还有没有点隐私,人权……
徐元和明中岳分坐两边,位在百官之前,尽显身份尊荣。
再向上,看到明帝。他脸色略有些苍白,气息短促。若是大夫看了,会认为是重病之象。但徐骄知道,这不是重病,是重伤。
明帝是个看上去并不壮硕的人,瘦削的身形,和黑甲人形成明显的反差。但遇上明帝的眼神,徐骄就已经确定——是他。
两人曾短兵相接,相距不到一尺。在津门仓库,差点被一掌拍死……
诸官都想:这孩子虽然一直在外,但回了帝都,阁老都没教过礼数,怎么见皇不跪。
公主怜轻声说:“跪下!”
徐骄一愣:“为什么?”
诸官心中诧异:这是个问题么?
徐元怒道:“小畜生,快跪礼,见过陛下。”
徐骄为难道:“不方便吧。老师说过,我们这一门,天地君亲师。亲有生养之恩,师有教导之德,理应跪而奉之。至于其它,皆为囚牢。敢问一句,鬼王见陛下,是否跪过?”
有人想:这就是屁话,鬼王什么身份……
也有人想:人家说的对。鬼王叫一声师弟,论起辈分来,陛下还是晚辈……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有见跪之礼?”徐骄说:“弯曲膝盖,俯身就低,这是个很不舒服的动作。明居正,你跪了么……”
明居正摇头:“我现在,只能趴下来……”
徐元心想:这孩子聪明机敏,今天却这个样子,是有什么用意?也好,横一横,不然怎么把鬼王师弟的架势横出来……
明帝轻笑:“礼部,你来回答他的问题。”
站出一个官员说:“天子龙威,恩泽四方。百官代天子巡守,牧养万民。其如再生父母,故民间有父母官之说,跪尊父母,情理所然……”
徐骄笑道:“大人,那是期望,不是现况。百姓是期望官员像父母一样对待他们,但事实可是如此么?我打个比方,大人不要介意。如果现在不问情由,把您拉到街上砍了。你觉得,百姓是会鼓掌叫好,还是潸然泪下……”
官员一时无语。
有个声音说:“估计是叫好的多。”
徐骄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京兆尹温有良。
不能一味的横,还得软一下。
徐骄向前一步,冲着明帝拱手,微微弯腰:“陛下,我认为,应该取消见跪之礼。百姓见了官员就要跪下来,致使官员高高在上,眼高于顶。向来朝代没落,都是从官开始。不正,不公,不廉。民心丧,天下崩乱。民不畏官,则吏治清明。官不畏民,则民生凋落。明老先生,不知道小子说的有没有道理?”
明中岳微笑:“有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你祖父徐元是朝治高手。你且问他……”
徐元说:“民不畏官,则易乱。易乱,则地方难治。官不畏民,则易贪。易贪,则吏治腐败。这是两难之事,主政者,只能微调平衡。陛下以为老臣说的可对?”
明帝笑道:“几十年来,阁老费心了。徐骄既是鬼王师弟,从明君那里算起来,上殿跪君,确有些不妥。徐骄,让你来,是因为明居正说,三江王应对乱民之策,出自你手?”
徐骄看一眼明居正,心想:也只有你我,知道这法子的妙处。
于是回道:“是我的主意。我与世子李渔,本是旧识,那日看他愁云不展,问及缘由,竟是因废除贱籍而起。便想到这个办法。”
看向明居正,又说:“明大人,这办法容易得很,应该难不住你呀。”
明帝看向明居正:“是这样吗?”
明居正回道:“此法我早已想过,只是推行甚难。但若能实行,不只乱民可平,亦可打下千秋万世之基业。”
户部官员站出来说:“明大人,哪有那么多田地可分,三江源乃是封地,三江王自可以大方。但天下田亩,都是有主之地,怎么分……”
明居正说:“敢问大人,之前国库不足,在下建议盐铁专营,可曾有所缓解。”
“那确实是个好办法。”徐元说:“稍解燃眉之急,但应对朝廷开销,仍是不足。但只军需一项,朝廷十六卫,数百万大军,便是不小的开支。内阁正在研议,将裁撤八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明帝立刻说:“阁老,裁撤要谨慎。朕征战多年,打下四海疆土,靠的就是百万铁甲。国强民安,少不了将士用力。”
“老臣知道。”徐元说:“我仔细问过军部,十六卫中,四征,四镇,四平,四安。若保家卫国,东西南北四镇将军,四安将军足以。眼下没有战事,四征,四平八卫可以暂时裁撤,只留两部精兵。北方有侵,则征北将军率而前行。南方有乱,则平南将军率而处之。这样国库的压力就小很多了。兵部,户部,你们觉得,此法怎样。”
少花钱,户部当然不反对。兵部也是一样,养活那么多人,银子一车车的,他自己就心疼。
明帝心中不乐,他登基以来,对外用兵。一是开疆扩土,一是将军权置于自己手中。四征,四平八卫,都是他的亲信。至于另外八卫,就很难讲了……
“这件事,缓议吧。”明帝说。
“陛下,不用缓议。”明居正说:“臣之策,正好可一举解决所有问题。不用裁军,国库亦将充实。”
明帝笑道:“说来听听!”
“和三江源一样,土地改革,分地。”
徐元和明居正都摇头,这事在三江源能做,别的地方做不了。首先满朝官员就过不去……
明居正见满殿都是不屑之意,问道:“敢问户部大人,国库因何入不敷出?”
“开销太大,仅军需一项,就占去三成。”
明居正一笑:“徐骄,你觉得呢。”
“不是开销大,是赚的太少了吧。”徐骄说:“如果赚的多,开销多大都够用。”
明帝笑道:“说的有道理,户部,你还不如一个年轻人有见识。”
户部说:“回陛下,臣好几次请求加税,内阁都未批复。”
徐元冷哼:“税赋苛重,乃衰亡之始,你连这个也不知道……”
明帝不满:“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户部,你到底有无良法……”
“臣正详思对策……”
“可曾想出?”
“还未——”
“废物!”明帝脸色阴沉,八卫怎么也要保住。但若国库没有银子,裁军是必要的,裁撤八卫也是合理的。忽然看向明居正:“你的对策呢?”
明居正说:“回陛下。国库空虚,无外两个原因:开支太大,收入太少。现在的情况,不是军需耗费过巨的问题,是税制……”
明中岳咳了一声:“孩子,税制延用近百年,并无不妥……”
“是呀。”明帝说。
明居正拱手:“关键在于,税制以人丁为基础……”
有官员说:“自古如此呀……”
徐骄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个朝廷收的是人头税。瞥眼瞧见公主怜冲他轻轻招手,便慢慢把身子移过去,轻声问:“你怎么在这儿?”
公主怜说:“替你要了个官。”
“我操。”徐骄颇有些感慨:“想不到我有生之年,竟能吃得上软饭。忽然觉得自信心爆棚……”
这时,明居正继续自己的高谈阔论:“照理说,国家昌盛,世道清平,人口越来越多,税也该收的多才对。可为什么近些年,税收却一年不如一年呢……”
户部说:“刁民太多,多有逃税漏税的。”
“不见得吧,我看是交不起。”明居正说:“人头税,古已有之。设想是有道理的,随着人口增加,税收也增加。盛世百姓安居,人口增加快速,但仍以务农为主,土地却不见增加。所以能养活的人口也越来越少,百姓渐渐趋贫……”
徐骄嘿的一笑:“明居正,你不会想搞计划生育吧。告诉你,神医薛宜生都没那个技术,你还能整出杜蕾斯来……”
公主怜问:“什么杜蕾斯……”
明居正无语:“我在说税制,这只是其中一点原因。随着百姓趋于贫困,土地兼并也就开始了。这个时候,人头税只会让百姓更加贫困,反过来交不起税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出现强征,转而又让土地兼并更加严重。直到再也活不下去,民无可食,便聚而成匪,引起动乱。朝廷又因税收不足,平叛也可能无力。再加上有心人造反,或外敌入侵,盛世之朝,急剧没落……”
大殿上的都是聪明人,顿时明白他话中至理。只是被时代束缚,没有从税收的角度,想过王朝更替的问题。
明帝沉声道:“那么解决之道呢。”
“废除人头税,摊丁入亩。”明居正说:“陛下,人会变,土地不会变。朝廷有钱,
第204章 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