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玩意儿。
店老板人实在,他是真的给了稠糊糊的一碗。
一点没输压缩饼干的口味。
一个修建边境墙的搬砖工,忍着烫,把整碗薯片粥喝完,把把碗边缘的粥汁都舔了一遍。
他摸了摸肚子,期待地对刘笔说道:
“店老板,我听超市那边说了,很快你们的薯片就要上货架了。这薯片煮出来,就是这种效果吗?”
刘笔点点头,笑道:
“那当然,如假包换。全部都是那边树土豆种出来的,可新鲜了。要再来一碗吗?”
那工人盘算了一番,觉得一碗有油有盐的咸粥,在缓冲区只卖10块,确实是太便宜了。
想到这,他气势壮了起来:
“再来一碗!”
“好嘞!”
刘笔忙前忙后,一上午下来,营业额居然比昨天还要高个几百块。
不得不说,食品这东西,还就是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必需品铺开的面足够广,横竖都能赚到一口吃的。
简单的菜品做成罐头,提升整体的饮食质量,形成了消费习惯,大家也都愿意来照顾你这一口吃的。
想要吃得更好?
没问题,来荒野饭店的饭堂,店老板可以给你端上精致的现做炒菜。
只是这新鲜炒菜的价格,自然要提上去一些了。
刘笔在忙前忙后地同时,罗川的厂房也没闲着。
虽然恐慌是压下来的,那也只是判了个三五天的死缓罢了。
做价格低廉的薯片罐头,还要跟压缩饼干唱对台戏……
现存的两种罐头材质,白皮铝质罐头,成本太高;玻璃罐头,不仅成本高,还无法运输。
花了好大功夫,抽了两包烟,他总算是想到了一个早该想起来的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麻蛋,我用塑料罐头啊?
罗蒙问到了城里一家掌握了吹塑工艺的厂家,有一架六成新的机床。
他们二话没说,通过走私通道,硬生生地把机床给运出来了。
这玩意儿被开了高价,但是资金由于彭文的支持,倒是没啥太大问题。
刘笔、罗蒙罗川、彭文三家,本来或许还各有考虑。
现在被城里的食利阶层这么一冲击,为了活命,几个人的利益,算是彻底被绑到一条船上了。
一整天时间,罗川都在厂房里搞机床。
等到了晚上,他已经在等待刘笔把土豆种好了。
他甚至亲自跟着刘笔去树土豆林观察情况,确认树土豆生长良好之后,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刘笔提醒罗川注意来自安全区的攻击。
罗川则是胸有成竹地表示,罗蒙率领的机车队伍,长期以来,就在缓冲区和各种匪徒、犯人作战。
论缓冲区的熟悉程度和战斗能力,城里的武装,未必能在他这里占到便宜。
听到了这些话,刘笔才总算放心下来。
统算着未来的种植规模,刘笔感觉33号据点的土地,似乎是有些不够用了。
缓冲区面积广大,8万人还远远没有填满这里。
稍微了解了一番政策优惠,他决定借一下彭文和罗蒙的面子,去趟边境局的对外治理办公室。
隔壁的34号、35号还有36号据点都空着,感觉有些浪费……
他想要拿来种田!
喜欢。
第229章 薄利多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