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备的嘴被糕点堵住后,事情被拉回正轨。
大臣们正儿八经的议论起名字,一直没说话的杨修提议道:
“诸公认为昀如何?”
田丰当场赞叹:“昀,日光也。呼应长兄皇子韶,有日月同辉之意。”
荀攸跟着点头,日月光昀,天下文明,用来做二皇子的名,属实不错。
附和声接连响起,刘虞满意点头,提笔写下昀字。
蔡邕提出字韫,含义为藏玉,石韫玉而山辉,喻才德内敛,也被刘虞记录。
还有祎、琮、翀之类的字被一一提出,刘虞全部写下,用了一下午,这场取名之会才结束。
刘虞见外面天色渐暗,合上奏疏,起身冲大家拱手:
“诸公,名已足够,事不宜迟,我这就进宫面呈天子,恕不能招待诸公了。”
大家都站起来朝他还礼。
“天子之事要紧,我等自行归家,不劳皇叔挂念。”
“伯安先请,莫让天子等急。”
“告辞。”
“告辞。”
刘虞辞别众人,什么待客之道都被他抛之脑后,火速进宫去了。
……
刘辩在椒房殿,坐在床边,抱着蔡琰,得知刘虞来了,便明白名字起好了。
蔡琰这会儿睡的香甜,轻轻将她放下后,刘辩到外面接见刘虞。
刘虞见到刘辩是从椒房殿走出来的,张了张嘴,最后当做没看见,躬身双手递上奏疏。
“陛下,这是提的名。”
有人拿来火把照明,刘辩打开一看,意外道:
“名字倒是不少,怎么这后面还有诸卿的名字?”
刘虞笑着回道:“宫中传来喜讯时,诸公都到臣府上来了,这些名字是诸公一起提上来的。”
“那小子倒是荣幸。”刘辩失笑一声,开始好好查看。
刘虞在旁边没说话,静静的等待着。
刘辩目光落在杨修的署名上,此人提名昀。
“刘昀?”
刘虞接话解释:“少府言:昀,日光也。呼应长兄皇子韶,有日月同辉之意。大司农道:日月光昀,天下文明。”
刘辩连连点头,他最近闲着没事看了不少书,笑道:“昀,明也,喻皇子承光明之德。韶为舜乐,箫韶九成,昀为日光,乐舞需日光映照,喻兄弟相辅相成。朕希望昀儿能做兄长的辅国之臣。”
刘虞暗暗记下天子的话,然后高呼道:“陛下圣明!”
刘辩将奏疏塞回刘虞手里,摆手道:
“天色不早了,皇叔回去吧,结果差人告知三公九卿,尚书台择日昭告天下,天下共庆三日。”
“遵旨,臣告退。”
刘虞躬着身,刘辩转身回了椒房宫,刘虞待了一会儿,直到天子背影消失,他才匆匆出宫。
二皇子有名了,刘昀。
而且天子的立场并没有改变,始终认定大皇子刘韶为继承人,这点很重要,也是一大喜事。
至于太子之位空缺,倒是没什么人着急。
天子毕竟年轻,过完今年才二十,其次皇子韶才刚满一岁,赶鸭子上架也不是这么赶的。
太子不是一个荣誉职位,伴随的是操不完心的国事。
喜欢。
第488章 辅国之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