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最后,形式主义还保证了出色的动员能力。
平时地方官吏有活力去附和朝廷,有能力组织上万名百姓日食四顿,甚至带着百姓高举着祝贺天子的旗帜搞形式,那么灾难降临时,朝廷一句话,地方响应速度绝对令人咂舌。
山火、瘟病、洪水、地震,刘辩已经见识过,同样的局面,别的强盛国家几个月甚至几年还没扑灭的山火,后世只需八个小时。
别人的职能部门还在像无头苍蝇乱窜,找不到负责部门,大火逼近城市的时候,后世人已经站在山顶,享受胜利的喜悦了。
如果现实是一场游戏,形式主义的科技树虽会带来一堆负面效果,但他带来的正面增益,同样是出色的。
如此离奇的补丁,却在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引刘辩沉思的同时,也在感慨后人智慧,从根本问题上解决王朝后期地方失能的可能。
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换个样式放在军队中,譬如叠豆腐块、踢正步、站军姿。
收回心神,刘辩看向等待着的曹操诸葛亮,开始谈论正事。
“曹卿,孔明,朕有任务交给你们二人。”
曹操以为明年要派自己南征,当场高兴的表起忠心,“陛下放心,臣定能办好。”
刘辩看向诸葛亮,此人跟着问道:“请陛下示下。”
“好,卿等这样朕就放心了,朕要你们二人多去考场观察,仔细推测琢磨,捅一捅察举制举孝廉,给朕拿出一套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科举修正的是门阀垄断,只要科举运转正常,一个王朝哪怕到末期,仍然有寒门上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操当场石化。
诸葛亮也是一脸吃惊,但很快他就明白了。
或者说早有预料,只不过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仔细看现在朝廷的权力结构就能发现端倪。
将领中,几乎清一色的靠拳头和能力赢得天子赏识打出来的。
文臣也不例外,刘辩摒弃察举,完全依赖于眼光及求贤令。
求贤令找来的,都是名气在外的名士。
从刘辩登基以来,虽有正常的举孝廉,但朝廷很少重用,而是采取先派到地方担任处理文书的官吏,再各凭能力往上晋升。
光禄勋一职与举孝廉息息相关,可空缺了近两年时间。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天子对察举制彻底丧失信心,甚至可以说是丧失了信任。
当皇帝不信任并且对一项制度产生严重怀疑的时候,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废除是迟早的事。
曹操没想那么远,苦着脸道:“陛下,变法之事,非臣所擅长,让臣到南方去临阵讨贼吧。”
“朕倒不是这么想的。”刘辩一脸笑容,他觉得比起军事才能,内政,尤其是推行新制度,这两人都是一顶一的强。
曹操的创新很多,诸葛亮治蜀也是能被后世反复提及的事。
“南方的事不着急,如今天寒地冻,朕要你到南方去干什么?而且朕已经选好人选,曹卿做好自己的事便好。”
战略方面,刘辩以关羽为荆、益总督,统辖十万汉军,明年初便可去就任。
同时,水师正在江面上有条不紊的训练,孙坚正统领着三大水师舰队,其次豫徐总督曹仁手里有近五万汉军,配合上备倭兵、州军,随时可以策应过江。
喜欢。
第483章 刘辩的思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