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先将耽误的事都处理完。
“今日上朝,诸卿将积压的事都拿出来奏一奏吧。”
刘辩发了话,早朝便步入正轨,百官各自有要奏。
“陛下,臣有事要奏。”说话的是刘备。
刘辩:“卿有何事要奏?”
“鲍信将军率其他部羽林军入关回来了。”
鲍信一行人后续留在弘农继续救灾,他们回来的让刘辩心思动了,“不知灾情如何?河南尹?”
人群中后位置的张昭循声走出,拱手道:
“启禀陛下,洪水已于二十天前就控制,近日来主要操办的是赈灾工作。”
洪水来的快去的也快,麻烦的是该如何重建家园。
刘辩还关注一事,问道:“伤亡情况如何?”
张昭深吸一口气,沉痛道:“包括失踪者,达万余人,受影响百姓更达十余万。”
刘辩饶是有所准备,却依旧因为数字而倒吸凉气。
救灾已经这么及时,还能出现如此庞大的数字,要是洪水冲到长安,数字怕是要翻几番。
“赈灾要继续,同时,需要避免类似之事再次上演,诸卿可有何良策?”刘辩满怀期待的看向下方群臣。
没过几息,便有六七人走出。
看来他们都有着建议,人才多就是好。
刘辩满意点头,目光来回扫视,最终落在杨修身上。
“光禄勋,卿对弘农有所了解,今日你初次上朝,朕就先听听你的意见吧。”
其他臣子老实的缩回去,目光尽数看向杨修。
杨修虽年轻,但面对大场面毫不发怵,朗声道:
“陛下,每逢秋日,弘农至长安便连日大雨,河岸经常垮塌,需要调动民夫多修渠道,最好将多余水量分到河东郡,将来再下大雨,依旧能保证沿河无恙。”
“不错。”刘辩点头表示认可,不能每次等发了洪水再去救,而是想办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台下王允摇头,给君臣两人泼了盆冷水,“弘农面临的洪涝问题已持续上百年,若是大肆修建河道,怕是劳民伤财。”
谁都能看到修好河道后的好处,但修河道动用的人力物力太大了。
这个时代连趁手的铁锹都没有。
“太傅说的不错。”
刘辩给予肯定,然后再次看向杨修,“卿说说怎么处理?”
杨修微微一笑,提议道:“陛下可用赈灾的粮食募受到影响的灾民十万,日给糜五合,不仅民不徙、盗自息,还可使他们开造出一条引水河道,使今后弘农再无洪水之险。”
刘辩双眼发光,这是以工代赈。
杨修此子大有可为。
刘辩非常满意他的回答,夸赞道:
“好!好!好!就这么办,更立工赈簿,能筑丈者加粟一升!”
啪啪啪。
一阵奇怪的声音引起刘辩注意。
看过去,是末尾的诸葛亮用笏轻击掌心。
他似乎引起了其他大臣共鸣,越来越多的臣子拍击起来,紧接着,夸赞齐声响起。
“彩!”
这种上朝的气氛是以往不能比拟的。
以往忠臣不少,但聪明人不多。
今日不一样,杨修的建议在场不少人都能明白妙在哪里,更多的人迟疑一会也能想清楚关键,毫不吝啬的送上喝彩。
喜欢。
第457章 新的气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