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辩看错了唐皇后,唐皇后撑着他的胸膛起身,眼睛里带着水雾,轻声回应道:
     “妾从不贪图权势,若没有了陛下,妾心甘情愿带着韶儿离开洛阳,终生不准韶儿参与朝政。”
     她入宫图什么呢?
     图他未开智前的傻,还是图随时会掉脑袋的动荡宫廷。
     若真有那一天,她会按照刘辩的遗愿,将一切料理妥当。
     刘辩松口气,笑道:“朕其实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唐皇后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嗔了他一眼,伸手端回桌上的汤碗,道:“药快凉了,理想主义者也要喝药。”
     两人都不再提前面的事。
     就像刘辩说的,此事只有他和皇后知道。
     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该就藩的去就藩,该做太子的做太子。
     只有当不顺利时,床榻下的那封遗诏,才会发挥他的作用。
     喝完药,外面的天已经彻底黑了。
     收拾汤碗的活由宫女整理,刘辩与唐皇后享受着温存。
     唐皇后的纤纤玉指在他胸口画着圈,低声道:“妾身也要和陛下一样,做理想主义者。”
     她估计连什么是理想主义都不知道。
     刘辩失笑,突然问道:“母后今日没来?”
     提起何太后,唐皇后身子坐直,摇头之后,紧张道:
     “母后将宫里的大印都交给妾了,她最近抓了许多人,不少老臣都被革职回乡了。”
     刘辩沉默,何太后哪是在宫变。
     分明是借着名头,帮他扫清那群腐儒。
     刘辩真觉得没必要,现在大家处的都挺好的,大权自己完全掌握住了。
     全国的粮草士人们插手不了,大汉的军队在皇甫嵩手里攥着,洛阳旁边还围了一圈北军,洛阳内又有刘备盯着。
     再加上一个职位低,但权力大的尚书台,朝廷上没什么人敢跟他作对。
     说句不好听的,刘辩要是真不耐烦,那群老臣他可以让人全砍了。
     将他们革职其实也是一句话的事。
     就是名声可能会出点问题,世家大族搞宣传自己很难应付,其次是地方会出点岔子。
     何太后这么干有些心急。
     唐皇后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大将军那……陛下要不要写封书信?”
     “不用。”
     刘辩摇头,皇甫嵩是不会动的。
     汉末三杰是出了名的倔,他们要是能被各方势力三言两语劝动,不至于有后来的三国。
     谁能有他们亲自下场起事快?
     让刘辩担心的是何太后。
     也不来商量一下,就借着临朝的时候,做这么多事。
     自己现在想不领情都晚了。
     总不能出去和太后对着干,将被革职的老臣全部召回来,然后被群臣架着圈禁太后吧。
     “母后的心思朕明白,毕竟才两年时间,她仍旧觉得满朝文武都是无能的庸臣佞臣。她希望趁着这次机会,将老臣尽数下狱,无能之辈全部革职。等到朕养好了病出去,释放一批可用的,这些老臣必将感恩戴德。再给革职的老臣一些食邑,他们便不敢在地方上动乱。最后朕手中有大把空闲职位,可以封给实干的钟繇、荀攸、杨修、田丰、沮授等人,他们会感激朕的知遇之恩。到此,朝廷仍由朕作为……”
     想干什么干什么。<

第446章 杨家内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