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张昭有想过先按照杨修的方式走下去,可渐渐的发现根本不行。
本身在弘农种地就极为不易,粮价一降再降,从徐州拉到洛阳来贩卖的粮商,居然卖的比他们还便宜。
都说徐州粮食多的令人发指,随便拉出个粮商来,能养活上万食客,张昭再一次见识到了。
他本就是从徐州而来,清楚就自己天天带着一群残疾下地,无论如何也比不过人家。
况且,荀衍、杨修走了那么久的第一条路,一直没能走通,现实证明他们走的不对。
既然不对,为何自己要继续走下去?
于是,昭宁一年底,张昭从田间走出,决心改变。
他召集老兵,发动人脉,引进商人,拜访司金府,沟通商队……
弘农的变化日新月异,发展之迅速让人瞠目结舌。
看到百姓从光脚慢慢穿起鞋子,看到各家各户从讨稀粥到燃起炊烟,酒肉之香飘在街头巷尾,张昭知道自己做对了。
在享受成果时,张昭同时清楚,自己更要小心去走好每一步,若不能守住这一切,转眼就会回到从前。
因为弘农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你可以引进司金府的水排冶炼,别的州郡同样会抄作业。
大汉绝不止他张昭一个聪明太守,其他人哪怕笨些,不至于照抄都不会。
是,弘农有人脉。
可凉州可坐在矿上。
兖州投机比弘农还厉害。
张昭只能走少赚点,赚点别人看不上的钱。
同时十二个时辰连轴转,拉出别人供给不了的产量,来保证百姓有口饭吃。
他在告诉自己,下一代就好了。
今年他罚商人十万钱,商人迫于成本给工坊改善通风,明年他又罚商人十万钱,商人为工坊提供干净的饮用水。
十年二十年后,弘农的孩子长大了,学有所成的步入官场、积攒家底的拉起队伍经商、游历结识贵人的人生逆袭,什么都没有的,进入工坊也能改变残疾人多的局面。
到那时弘农就有竞争力了。
那时的局面一定比现在好出数倍。
张昭双眼逐渐坚定,望向满宠,毫无心理负担的说:
“我没错,大汉经历过强盛,经历过衰败,自陛下亲征过去两年,弘农的高速发展是近十个月的事,十个月前,一场雨、一场雪会带走无数人性命,但现在我能说一句,下雨也好,下雪也罢,不会再有人因受寒而死,因饥饿而毙,天刚冷你就能看到烟囱燃起。”
“我承认,其他地方用工最低二十钱,在弘农最高才十八钱,更低的收入却更累更辛苦,但我依旧没错,因为正是我,弘农才有赚十八钱的机会,弘农的繁华比不过洛阳和三辅,但我有把握在十年内,让弘农成为洛阳及三辅之下的第三郡。”
“我同样可以拍着胸口说,在洛阳二十钱只够下一次酒楼,可在弘农,十八钱够你叫上三五好友美美吃上一顿,二十钱在洛阳干不了什么,但在此,能让一位父亲,不用再拉下脸面讨饭,而是用肩膀扛起一个小家。”
喜欢。
第413章 张昭亦没错[2/2页]